中国缝机业——差距与突围
3月中旬,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发起组织的小型质量专家研讨会在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召开,与会专家对国产电脑平缝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进行了全面“会诊”。
1、“短板”凸现
翻翻中国缝纫机的制造历史,一个明显的“短板”很难回避:自主品牌在高端市场一直乏善可陈。从对电脑平缝机市场的争夺可以窥斑见豹。作为民族工业缝纫机的旗帜,“标准”的知名度与日本重机、兄弟在国内市场不相上下,但在一线服装工厂却鲜见它的身影。在与德、日品牌的博弈中,质量无疑是国产品牌市场竞争力中最短的一块板。
为尽快改变行业产品质量、品牌影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的明显差距,加快推进行业由大变强战略进程,切实提升行业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品牌国际竞争力,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决定用3年时间在行业内实施产品质量提升工程。作为近年来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产品,量大面广的电脑平缝机的质量攻关与赶超尤显迫切。
“质量提升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期望它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是不现实的,但战略意义重大,能引导和鼓舞企业重视质量。”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何烨说。她认为,通过协会这一公共平台,可以集众家之长,解决一些共性技术问题,从而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发展。
2、“会诊”差距
“在行业,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律,淡季产品质量要明显高于旺季。如果单做一台电脑平缝机,质量可能不相上下,但一旦上量,质量就会有明显差异。”上海富山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品保部相关负责人认为,国产电脑平缝机最大的弱点就是产品质量不稳定。
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替日本三菱代加工部分产品,严格按图纸要求生产,但A类产品的比重总在90%左右徘徊,而日本同行则可以达到100%。惠工三厂副厂长罗一明认为,这个10%的差距主要来源于零件的离散性。惠工三厂内部实验结果显示,机壳、零部件的一致性对电脑缝纫机的力矩控制影响最大,比如采用同步带传动的直驱式机型,机壳上、下轴中心距的偏差会直接影响整机的力矩,机壳、零部件的离散性越大,整机力矩超出控制系统设计参数的概率就越大。
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侯英国则认为,国产电脑平缝机在缝纫性能方面的表现有待提高。上工申贝正式收购德国杜克普五年来,对“上工申贝”和“杜克普”两个品牌作了大量对比检测试验。他列举了如下实验结果:两块长度相同衬衣面料上下叠缝,前者的潜移量为5毫米,而后者的潜移量是2毫米;过线部位的面线张力前者一般为80克或90克,而后者的面线张力最低只有50克;缝纫后,前者缝料的皱缩率很大,需整烫定型,但经洗衣机水洗两次后又恢复原样,但后者即使不整烫也很挺括;线迹的歪斜度方面也有较明显的差距,前者的线迹从表面上看差不多,但放大后明显歪于后者。“国产电脑平缝机很难解决丝光线的浮线问题,而日本重机可以,还有倒顺缝,我们也存在明显差距。”浙江新杰克缝纫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监邱卫民补充道。
邱卫民还详细阐述了其关于检测方法可能存在误区的观点。他以噪声测试为例,国内企业目前一直沿用的是日本的测试方法,而德国采用的是国际标准规定的声功率级的测试方法,更为准确。此外,目前国内企业线张力测试多在静态的环境下进行,而德、日企业都是在带有部分负载的情况下进行,这对于整个缝纫性能的改进有很大作用。邱卫民说:“国内企业普遍忽视对产品不同环境的测试,比如油管,在南方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会膨胀,而在北方,则可能会因为气温过低而导致硬化、断裂。胶水也是这样。另外,还有出口产品需长时间海上运输,耐腐蚀性的测试也非常有必要。”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健认为,国产电脑平缝机与国外电脑平缝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电脑控制系统上。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秦仓法称,过去几年国产电控系统只为了满足基本需求而设计,比如三自动功能,而对于能直接体现缝纫性能的启动速度、停针速度、过厚能力等则关注很少。“这是接下来电控系统制造企业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秦仓法说。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