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运动鞋品牌二十年变迁史

         在中国,运动品牌的历史并不长,但却阵营清晰:耐克、阿迪达斯、李宁雄踞第一阵营;361、匹克、安踏等在二三线城市称王。

        正因为耐克、阿迪达斯在国内的强势,不管是哪个国产运动品牌,最初给人的印象总是“模仿”。就如阿迪达斯的“没有不可能”和李宁的“一切皆有可能”,耐克的SWOOSH羽毛标识和李宁的“L”拼音标识,人们往往认为后者在“模仿”前者。

        如果说,以1989年广东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作为起点,中国运动品牌已经经过二十年的生存演进,如今正逐渐走出耐克、阿迪达斯的“阴影”,各自各精彩。

        2010年6月的最后一天,李宁公司突然宣布要将标识及口号重塑:“L”拼音标识变成“人”字标识,“一切皆有可能”也变成了更具国际化的“Make The Change”。

        旁边新闻

        “晋江系”运动品牌

        二三线城市称王

        在南方的福建,有个著名的品牌之都,晋江。安踏、匹克、鸿星尔克、德尔惠、361度、特步、乔丹、美克、喜得龙等众多叫得出名字的,或叫不出名字的运动牌子都出自那儿。中国运动品牌二十年发展,他们同样是弄潮儿。

        1984年国际知名品牌耐克在泉州投资办厂。于是,一位拉板车出身的泉州人用多年积攒下来的储蓄,以及东借西凑的资金办起了一家小型鞋业加工厂,准备为耐克品牌产品进行配套加工。然而,加工厂盖起了,耐克的工厂却搬走了。这位泉州人不服气,决定也弄一个自己的品牌,取名匹克。那一年是1989年。这位泉州人就是匹克的创始人,许景南。

        “在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晋江大多民营企业都帮人做OEM代工。但事实上,福建当时做代工的优势并不如广东强。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不少制鞋厂商开始改变经营策略,尝试做品牌。当时匹克就是最早创品牌的企业之一。”许志华说。他是许景南的儿子,如今是匹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正如许志华所说,那是一次集体的转变。1993年,喜得龙公司在晋江成立。1994年,晋江的一家制鞋作坊门口第一次挂起了标志,安踏。丁建通也将自己的万事乐鞋厂改名为别克公司,开始生产自有品牌运动鞋。后来因为与别克汽车的商标问题,改名361度。而同一年冒出的品牌还是乔丹。他们成为了最早期的“晋江系”。

    “抱团”与“跟风”,是晋江系运动品牌的一大特征。你用孔令辉做广告,我就用李永波;你用谢霆锋,我就用孙燕姿。高峰时的2004年-2005年,在央视体育频道打广告的晋江运动品牌多达40家。同样,他们不与耐克、阿迪达斯、李宁正面交锋,而是乐于在二三线城市称王。目前全国各地重要的商业街,基本被晋江系运动品牌割据。在他们的推动下,店面租金水涨船高。

        上世纪90年代,晋江系运动品牌的集体转变无疑是成功的。而近年来,他们又再度华丽转身。

        2007年“晋江系”安踏体育在香港成功上市。在安踏上市的范本作用下,361度、匹克、特步、鸿星尔克、美克等晋江系运动品牌先后上市,成为资本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每一家企业每天削尖脑袋想的都是希望自己成为老大,掌握主动权,突围壮大。”许志华毫不掩饰地说。事实上,这些年晋江系运动品牌通过赞助国际球队、赛事,不断为品牌输入高附加值。“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寻找差异化。”

        李宁又换LOGO(标识)了!这已经是李宁公司第六次对品牌进行重塑。然而,这次换LOGO的时机颇让人玩味。就在几个月前,李宁和阿迪达斯先后公布的业绩显示,经过了6年的追赶拼杀,李宁2009年在中国内地的营业额终于超过阿迪达斯,成为仅次于耐克的第二大运动品牌。十年前被耐克、阿迪达斯超过的阴霾虽未完全散去,但也曙光渐露。

        李宁与耐克、阿迪达斯长达十年的鏖战———

        李宁终于超过阿迪达斯

        李宁是否在真正意义上超越阿迪达斯、耐克,还言之尚早

        被超越的尴尬

        1989年退役后,“体操王子”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1991年由健力宝投资1600万元,广东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独立负责李宁牌运动服、运动鞋的经营。李宁公司也从而开创了中国运动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李宁,这位中国最优秀的运动员,创业初期也非常成功。1996年辉煌时候,李宁公司创下了6.7亿元的历史纪录。

        不过,一切好日子在2003年结束了。李宁在国内保持了9年的领先位置被在中国精耕细作28年之久的耐克抢走。第二年,阿迪达斯亦超越李宁,排在第二的位置。

        “原来他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很低,但就在2000年到2004年,他们超越我们了。”被人接连快速超越对李宁公司首席执行官张志勇来说很是尴尬。“我们管理层都很深刻地记住那一次经历。”

        事实上,在1999年,当李宁在中国达到7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时,耐克在中国的年销售额也仅仅是3亿元,阿迪达斯只有1亿元。尽管基数很低,从1999年后,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增长速度还是远远超过了李宁公司。

        这使得李宁开始从品牌的角度来重定公司战略。2003年下半年,李宁再次启动了一轮全新的品牌变革。长期在中低端大众体育用品市场徘徊的李宁,决定将重心转向到高端体育用品市场。

        李宁与耐克、阿迪达斯在高端市场的正面交锋正式揭幕。

     

[1] [2] [3] 
  • 相关阅读
    1. 品牌们终于对「数字化」出重拳了?
      铸品牌 造精品|浙江东部高端缝制装备产业园2020年战略经销…
      ​​见证品牌力量 | IMB海外市场实现稳定增长
      品牌打下的江山,如果没有产品的支撑,终将是徒有虚名
      铸精英之师,塑独立品牌!布鲁斯2020优秀经销商半年度会议拉…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