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温州鞋企在自我改革中重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商品市场上生活必需品的匮乏,让灵活敏锐的温州人一眼洞穿,于是千千万万的他们积极投身于商品经济浪潮。但是当时只考虑到自身眼前生存利益的他们,却忽略了企业的前途,更忘记了一个城市的信誉和形象。

        1987年9月2日,《温州皮鞋在杭城大出其丑》见报。第二天,本报马上举行有关部门座谈会,征求各部门意见。第三天,本报一版刊登《温州皮鞋业已到非整顿不可的时候》,重重地给温州制鞋业八字提醒:“警钟震耳,时不我待”。

        “报道、评论相继见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制造假货会成为众矢之的,造假经济只能一时繁荣,但无异于饮鸩止渴。只有打击假冒伪劣,只有真正落实质量,才能防止‘有场无市’的悲剧上演。”站在新闻守望者的角度,李宣东回忆道,“自1987年那把火后的7年间,温州市场上一直存在着生产能力、市场占有与产品质量的较量。作为报人,我们时刻关注着这个较量的过程。”

        李宣东说,7年间不少温州企业纷纷开始强化质量工作。“有些企业采取有奖捉劣的办法进行科学监督,以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有些企业家更是远赴美国向ISO质量认证体系专家咨询了解,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但是,抓质量还没有形成全面性的工作,仍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缺乏纲领性、全盘性的攻略。”

        发展:

        为质量立市鼓与呼

        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全国各地都纷纷放开手脚创业发展,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战略方针,并把“质量立市”作为“第二次创业”的主要内容。

        1994年2月1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确立了“质量立市”的战略。1994年5月10日,温州市召开了“质量立市万人动员大会”,在全社会掀起了“质量立市”的高潮。本报领导非常重视,围绕着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程报道、记录和宣传“质量立市”工作。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会议报道,市委、市政府动员大会上市领导的那句‘质量是温州的生命,质量上则温州兴,质量下则温州衰’抓住了温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更强烈地震撼了我们。当时,我隐约可以感受到,照此声势和力度去打质量攻坚战,那么若干年后,有人提起温州,绝不会再跟什么‘假冒伪劣’联系在一起了。”李宣东很有信心地说。

        动员大会结束后,本报从时间和任务、责任和义务等方面对全市各行业在实施质量立市中的职责予以明确,动员全社会为提高温州产品质量尽心尽责。一方面,本报记者着手对正面典型企业进行宣传报道,浙江申瓯通讯公司依靠技术投入成为国内同行“领头雁”的喜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工业技改项目——温州冶炼厂万吨锌冶炼技改工程完成的捷报等陆续传来,振奋人心;另一方面,开始对假冒伪劣企业进行揭露报道,洞头的假冒鱼粉、瓯海的劣质农药企业、瑞安的假冒进口糖果、苍南的假冒商标标识、乐清的安全质量无保证电器产品等相继被曝光,大快人心。随后,本报积极配合“全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更牵头组织了温州市“质量南北行”,对周边大大小小县市区有关产品质量的问题进行了跟踪报道。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习惯
      阮积祥:疫情催生对工业缝纫机的需求 机会大于威胁
      全自动充绒机工作故障怎么办 教你如何自我排查 不影响工作时间
      富山的“一针一线”都成为数据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