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小民企那些事儿

        我所咨询服务过的一家中型民营企业,最主要的特征是一个家族企业,一家人在企业当中的重要的部门,如财务部、人事部、营销部等部门。企业当初是由一个手工作坊发展起来的,规模稍扩大之后,家族企业成员就觉得了不得了,还真把自己当成一回事。企业从上到下似乎很牛,原因在于在当地只有他们一家企业在做这种产品,与之竞争的本土企业上规模的还没有。而据我观察,如果有一两家与之抗衡的企业如果做同样的产品,那么,根据这家企业的目前的管理、营销及运作手段,估计早被打跨不知多少次了。

        每次到这家企业,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家企业的人情味非常淡漠,并且人员很不懂得礼数,且没有一点热情与礼貌可言,总体让人感觉非常的不舒服。他们一个个就象是一架机器,如果企业的领导不严厉的下命令或用罚款之类的手段,很难改变企业中成员所形成的那些不良的习惯,更别说团队观念了。

        中小民企业都有同样的通病,虽然中国中小民企业在20年内取得不俗的成绩,然而,就象我所遇到的这家企业一样,中国中小民企业的发展似乎并不理想,最显著特点是寿命短,长不大,平均寿命仅为3年半。在2-4年,之后要么倒闭、要么长期停滞徘徊。

        中小民企业中发展不良的最具代表的要数家族式企业。他们以治家模式管企业的比比皆是,家族化企业实际上就是企业主家庭的一种扩大。家族化企业中难有清楚的黑白是非界限,家族化企业本身就决定了企业短命的厄运。每年在中国全国新成立的中小民企业在十五万家左右,同时有十万多家企业关门。

        为什么中小民企业发展不大,而且寿命短,这与许多中小民企业的掌门人有很大关系:民企老板先天性素质不高,很多民企业主是靠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机会而发迹起来,创业初期,企业领导人与亲戚、同学和朋友携手共建,凭着自己敏锐的市场触觉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破除重重困难。随着公司的业务量扩大、组织机构扩充、公司人员增加、资金流量增大,企业的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内部管理混乱、家族成员对正规化管理进行抵触、企业内部派系形成、信息传递失真、组织涣散、市场滑坡、产品质量下降。于是,经过几次剧烈阵痛,企业濒临倒闭或是申请破产。

        说到这里,许多人认为目前许多中小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可以请一些有德有才的“空降部队”来经营管理企业,虽然这种做法很合乎目前中小民企业实际,但当中小民企业的老板请来空降兵或外来和尚经营管理企业时,不真正授权和没有十足的信任又成为一大难题。民企老总最不愿意给人才的就是权力,人才频繁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中小民企业的许多老板对人才的怠慢和卑视;他们采取的是“想让马儿跑得快,又不怎么给马儿吃草”,只要求员工奉献,却不愿意给员工以实际的利益。企业的发展实质上还是靠中小民企业家在拉动,而没能做到靠人才推动。这就导致中小民企业最缺乏的是一种人文思想、文化素养和理性思维。

        中小民企业家之中许多人之所以成功,这与大多很有智慧和天才以及胆识,甚至是误打误撞很有关系,但这些中小民企业家却缺少必要的计划组织能力,对企业的战略发展把握很是缺失,很少能把事情落到实处思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他们难有时间坐下来冷静地考虑长远战略和企业内部深层次的管理机制问题。中小民企业老总其内心深处仍然是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那一套,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其所有行为和观念仍然是传统老套,没有什么根本变化企业运作中最缺乏的就是契约和信誉精神,人格大小决定公司发展大小。狭隘的视野、对人的冷漠、对人文精神的轻蔑、对自由民主原则的排斥、与国际化潮流极不合拍的小农意识和市侩心态、对通用规则的忽略、缺乏自己的固有原则、盲目追风而又不知其所以然的浅簿。

     

[1] [2] 
  • 相关阅读
    1. 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4%
      常州智谷获评天宁经济开发区三新经济“三星企业”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中日智能制造理念存差异 中小企业商机凸显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