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新模型:极限竞争
我们已无法读完浩如烟海的企业管理或商业营销的论著。那些论著如果是写给企业的经营者看的,那么就必须是:让他们看得下去,而且真的管用。各类企业咨询公司也正在提供无数的报告和方案,这些方案和报告以基于何种理论模型来解剖他们调研得来的事实?D大任咨询有自己的理念。对于市场和企业,对于营销和管理,我们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模型,更准确地说,是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实践模型。
一、企业的成功不因常态竞争,只能靠极限竞争
我们讨厌竞争,但也知道只有竞争才是市场优化的动力。所以一切企业的唯一选择是:适应竞争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一般认为竞争中的优势,是靠以下因素取得的:
1、有限的资源中取得对较多份额的支配权。这类资源必须是同等成本下不可替代的。金融资产、矿产能源、许可证及人脉信息资源等。
2、对资源进行加工的技术或对技术的应用上具备更多的先进性。
3、运营战略及行销策略更优。
但以上这种理论式的概括,对企业经营者基本无用。你甚至很难说清它们是竞争取得优势的原因还是结果。
关于竞争的更普遍的说法是:如果同样的产品你的价低,或同价的产品你的更好,当然你有竞争力。这似乎成了公理。但这同样对企业的经营者基本无用。因为现实中不会有“同样的”产品,而价格的“贵贱”甚至不是售价的高低所决定的。如果不同意,待我分解。
我所理解的经营,在中国是两大类,一类是向上做的,卖给法人,主要又是政府。一类是向下做的,卖给自然人,老百姓,即大众市场。第一类生意是一盘无理棋,完全是极限战。价格在买主那里没有衡量的尺度,即便是所谓招标价,也是多少变量,多少较量之下的形式上的数字。如果你相信那个价格是真实的确定的,你也将不久于商场了。第二类的生意似乎可以谈营销法则。但你认为产品同样的时候消费者没有这样想。消费者这样想的时候你又会变着法儿强调自己的东西不一样。如果你认为消费者会客观考察某类产品的异同,或者你认为消费者有本事测算几种消费的价格和效用,你错了。你错在:把买东西的人当成在书房里写营销学论著的教授了。
我不是贬低消费者。事实上,我是真正把消费者理解为人,而不是市场中的某种可以通过公式推演的要素。有时研究者把它叫购买力。你分析购买力的时候,会发现它最相关的是价格和功用。但你根据公式调整这两个要素试试,看购买力是否在按理论预测的那样变化?善胜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这善胜与善败可不只是通晓所谓企业理论而已。理论是规则的揭示,现实却是不规则的。理论是有限要素的关联,现实却是无限要素的整合。理论是只讲不做的,现实却是既要讲更要做的。把战略或方案分为预期的和随机的,是对的。企业所作的竞争,也可以分为常态的和极限的。问题在于:不是常态的竞争帮助企业成功,对企业而言,真正有效的仅是:极限的竞争。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