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声夺人 缝制行业市场秩序建设奏响新乐章
市场秩序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的一大顽疾,多年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致力于弘扬诚信文化,推广诚信体系建设,引导行业自律。在2008年,将工作主题确定为“重塑市场新秩序”,对市场上的恶意竞争、拖欠货款等行为进行曝光,企业诚信意识有所提高。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严峻的现实让许多企业吃到了苦头,面对大量减少的订单,企业互相竞价下产品售价越降越低,无利可图的单子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被拖欠付款的企业资金流通不畅,欠人货款的企业则在市场回暖后拿不到零部件,面对订单徒呼奈何,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吃一堑,长一智”,全行业企业对无序竞争导致的共同危害达成共识,诚信意识大为增强。然而,随着市场的迅速回暖,一些不规范的竞争行为再次出现。为此,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积极开拓思路,勇于创新,采用50强经销商评选、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海外高风险客户曝光等一系列手段,努力为守法守信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协会秘书处杨晓京秘书长对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解读。
50强评选做抓手
对已经开始报名的“五十强经销商”评选活动,杨晓京秘书长介绍,作为协会2010年规范行业市场秩序的主要抓手、今年三项重点工作之一,该评选旨在通过评选、表彰、示范一批经营状况良好、管理制度健全、诚信度高、社会责任感强并取得较高认知度的经销企业,在行业中弘扬诚信经营的理念,带动全行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商贸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他说,活动由协会商贸委员会主办。据了解,商贸委自2002年4月成立以来,会员从7名发起人发展到60多家,队伍日渐壮大,但对全国上万家经销商来说覆盖面非常小,商贸委的工作距离行业和形势发展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商贸企业的发展速度也落后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为了使评选出的50强更具代表性,进一步调动地方行业组织的积极性和广大经销商企业的参评范围,协会决定扩大商贸委的基础会员范围,除已有会员企业外,广东、福建、江苏、常熟、义乌商会的会员自动成为商贸会员,目前会员总数达496家。企业申报评选可由地方商会推荐,也可直接向商贸委申报。
杨秘书长介绍,为了增强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尽可能利用企业现有的统计资料,50强评选的指标体系采用分类评选量化评估,共包括五项内容:即企业的诚信状况、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发展速度、品牌认知度,具体指标均可量化,每个指标的变动区间都对应准确的评分标准,尽量减少自由裁量权。为保证申报信息真实、可靠,对企业申报信息,协会商贸委将通过实地调查、初评结果公示、接受举报投诉等方式进行核查。
据悉,50强入选企业将获得商贸委颁发的荣誉证书、牌匾,通过行业媒体和地方媒体宣传企业经验。协会还将通过举办专题论坛、经验交流会、实地参观考察等形式推广先进经验,并向服装等下游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推荐。
积极推动信用评价
行业信用评价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树立协会自身形象,推动行业自律,保障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重要作用。6月8日,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京召开的首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发布会上,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温再兴副司长强调,行业信用评价是商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和为会员企业服务的重要手段,要通过这项工作促进企业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商务部将积极推动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
杨秘书长介绍,为巩固“重塑行业市场新秩序推进年”成果,继续增强企业诚信为本、规范经营的意识,引导企业自律发展,2009年,协会制定了《中国缝制机械企业信用建设实施办法》及《中国缝制机械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试行)》,选取了标准、飞跃、上工、中捷等13家骨干企业进行了诚信自查自评。2009年4-11月,各家企业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对照检验。同时,结合自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企业评价结果,协会对实施办法和评价标准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其更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2010年,协会理事会决定将诚信自查自评活动的范围扩大到商贸领域和协会理事单位中的52家整机企业中,分企业自评、重点企业测评和行业全面评价三个阶段进行。这是协会在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行业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行业诚信文化方面做出的又一努力。
他说,根据商贸企业的特点,从市场公平竞争和履行经济社会责任的角度,协会对原评价标准的内容和框架进行了修订,起草了《中国缝制机械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商贸版)》。2009年3月,协会就该评价标准向协会商贸委员会正副主任单位征求了意见,并在网站上公示。商贸单位信用等级共分为六个级别,即无星级至五星级。目前,首次商贸企业诚信自查自评活动已在13家商贸委正副主任单位中开始施行。
杨秘书长表示,信用等级评价机制运作在条件成熟时将纳入全国整规办评价体系,希望广大企业能够主动参与行业信用建设,不断提升信用水平。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