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赛区分站赛火爆江城
6月20日,第二届“标准杯”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首场比赛在湖北省武汉市拉开帷幕。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正在由沿海逐步向内陆转移,国家商务部确定的中西部六个服装产业承接地,中南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均在其中,因此第二届技能大赛的组织者将首站中南赛区的比赛地点选在武汉,无疑对拉近缝机企业与服装企业的距离,推动中南地区服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比赛当天,来自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80余名选手参加了比赛,赛况激烈。这一盛事吸引了当地众多的知名媒体如湖北卫视、湖北电视台、楚天都市报等前来,大赛火爆江城。
赛前:人气聚集
当天清晨,阳光刚刚铺满大地,武汉精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大厅内就已人声鼎沸。会场前,“第二届‘标准杯’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南赛区)”的红色宣传条幅在阳光中耀眼地随风轻拂;会场上,醒目的蓝色背景板在主席台上妆点出浓郁的大赛氛围;随处可见的横幅、海报提醒着人们,一场盛事即将在这里进行。在这关键的时刻,组织者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参赛者们激动地等待着竞技的开始,不断聚集的人气将赛场气氛烘托的火热。
开幕式:盛大热烈
8点30分整,第二届“标准杯”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开幕仪式正式开始。主办方代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的常务副理事长何烨、赞助方代表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广晖、大赛支持单位代表湖北省服装商会秘书长张书霖、武汉市服装商会秘书长李群宝作了重要讲话,对大赛的成功举办以及选手的顺利发挥进行了美好的祝愿。80余名参赛选手和数十位特邀嘉宾共同见证这一时刻,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作为影响广泛的国家二级赛事,大赛的举办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湖北省服装商会、武汉市服装商会全力协助赛事的举办;武汉精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场地支持;当地缝纫机经销商热情观摩比赛。
理论考试:主动学习
仪式之后,比赛正式开始。上午的比赛分“缝纫机理论知识考核”与“缝纫机限时故障判断实践”两项内容。第一场,理论考场内鸦雀无声,参赛者埋头认真作答。对动手能力强的机修工们来说,理论知识相对弱势,但大家积极备战,通过培训和反复复习,最终,绝大多数参赛者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对笔者表示,在平时的维修中,注重的都是动手能力,很少有人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总是出现了问题才去想办法解决,比较被动。通过本次大赛,使他们有了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平台。
故障判断:时间紧张
理论考试完毕后,选手们纷纷来到大厅参加故障判断的竞赛。比赛的内容是,在10分钟限时内从两台平缝机、两台包缝机以及一台绷缝机中各找出一处考官预先设定好的设备故障并判断其故障原因,在答题卡上依次做好记录。这一环节,时间限制成为参赛者最大的障碍,十分钟其实并不短,但很多参赛者都因为太过紧张,成绩不尽理想。
拆装比赛:激烈角逐
中午时分,所有参赛者都完成了理论考试及故障判断两项竞赛内容。综合这两项竞赛内容的成绩,24名参赛者顺利晋级,参加最后一项“缝纫机拆装”技能比赛。与上午严肃安静的气氛相比,下午的竞赛更加紧张热烈。24名晋级者分两批进行比赛,闷热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比赛热情。选手们在场上挥汗如雨,分秒必争的拆螺钉、装配件,神情虽紧张,动作却娴熟。而场下同场上一样热烈,看到精彩处,观众们啧啧称赞,场内的热烈气氛达到了沸点。选手们坦言,第一次与众多素不相识的同行切磋技艺,紧张是难免的。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根据竞技时间的长短与完成质量的优劣,中南赛区十二强出炉。最终,来自长沙、潜江、武汉的于凤祥、刘芹涛、韩利雄、田永红、罗正红、张攀6位参赛者赢得了比赛的前6名,获得直接进入本届大赛上海总决赛的通行证。
反响:获益良多
中南赛区是第二届“标准杯”全国缝制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启动赛事,本次大赛的顺利举办得到了参赛者的广泛支持与良好评价,大家一致表示,赛事组织圆满顺利,为参赛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维修工的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加强了中南地区维修工的凝聚力与活力;为中南地区服装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为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既然是比赛,必然有胜有负。参赛的选手们看待各自的成绩和名次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说,虽然希望通过比赛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对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但是从业多年来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缺乏比赛经验,加上情绪的紧张,因此没能在大赛中走的更远。不过,赛前的培训以及通过比赛和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已使他们获益良多。
中南赛区的成功举办为今后各赛区的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月起,大赛还将在郑州、青岛、靖江、湖州、晋江、东莞、成都依次上演,2011年9月,各大赛区的优胜者将汇聚上海,决战CISMA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