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狼:“弯道超车”的秘密武器
4月27日晚,福建石狮。已是深夜11点,位于宝盖科技园横二路的石狮市挑战狼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依然灯火通明,三三两两上晚班的工人陆续进入厂区。春节以来,由于订单猛增,挑战狼公司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在员工加班加点的同时,公司总经理侯志雄也在办公室内挑灯夜战,与福兴针车行总经理王方毅一行,商讨自动化设备实施方案。
在石狮市服装制造业中,挑战狼的资历并不算深,仅用了10年时间便发展为拥有员工近3200人、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73条、年产值4亿元的大型企业。2004年以前,侯志雄还是一名机关工作者,公司由其妻子及家属打理。2004年,三十而立的侯志雄毅然弃政从商,挑战狼由此进入飞速发展阶段。2004年至2009年期间,公司员工由200人发展为3200人,规模由一个厂扩展至四个厂。目前,挑战狼已成为意大利KAPPA、FILA、乔丹、美特斯邦威、双星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指定合作商。
经济危机如同F1赛场上的一个弯道。在遇到经济危机弯道时,企业一般会放慢发展速度,以免滑出跑道而退出比赛。但风险总是和机遇相生相伴,高水平的选手总是善于在弯道实现超车,领跑对手。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差点让挑战狼夭折。2004年,侯志雄刚一走马上任便大刀阔斧对生产模式进行改革,从日本引进当时较为先进的大型流水线作业模式,并制订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没想到,新措施刚一实施,200多名员工走了近半。但这并没有影响其改革的决心。他深信,大型流水线是今后几年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付出终有回报,2005年因生产流水线整改成功,公司员工人数成倍增长,产品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2009年是中国服装产业外部发展环境最不利,行业发展内部变化最明显的一年。在中小企业及承接二三手外销订单企业普遍关停产的情况下,挑战狼继续扩大生产,整改流水线,更换硬件设施,增加投资力度。侯志雄认为,服装行业是一个以人为主的制造行业,熟练的技术员工是公司发展的关健所在,要留住人才必须提高待遇,而待遇的提高则是建立在生产效益提高的基础上。
据公司生产部经理沈文静介绍,挑战狼每年用于更新设备的投资都在三四百万元以上,采购的产品都为国际、国内一线品牌,如重机、兄弟、标准、杰克、海菱等。“随着服装行业生产成本的提高,订单价格的下降,同业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企业惟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对生产装备的投入,才能让自己在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沈文静如是说。
在石狮制衣界,侯志雄是出了名的学习积极分子,只要有时间,“向标杆企业学习”的活动他几乎都报名参加。记者到访当日,他刚从浙江报喜鸟参观回来。“我在报喜鸟看到几台电子立钮钉扣机,钮扣是自动输送至缝纫工手中的,效率很高,你帮我找找。当然,如果能在原机器上改装,更好。” 侯志雄对王方毅说。据了解,挑战狼目前正对生产线实施新一轮改革,逐步推行单件流水生产方式,即把人员、设备、物流进行综合有效利用,工人每完成一道工序自检一道工序,以便达到提高生产力、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不良品数量等目的。记者在生产现场参观时看到,为使前后工序间无停滞,挑战狼在这两条生产线上引进了一条物料框自动输送带。
据沈文静介绍,因为流水线的改造,今年公司对特种机的需求明显增多。“原来两条线一台的套结机,现在一条线就需要两台。原来一条线有两三台包缝机就可满足生产,现在则需要六七台。多针机也是如此。几乎都是成倍增长。年初向针车行订的50台特种机,因为缺货,现在还有将近20台没到位。” 沈文静说。单件流对辅助装置的需求也明显增加。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沈文静聘请了一名曾在广东从事IE的员工,专门研究、开发拉筒、定规等辅助装置。在他看来,在劳动力普遍紧缺的情况下,能减少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减低劳动强度的设备必将大行其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家有志于成为“代工之王”的企业,挑战狼正以生产装备为突破口,期冀抓住更多机遇,准备明天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