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机企业“1+1”,求强在何处?
不久前,上工申贝和中捷股份签订了《关于缝纫机业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其内容包括股权收购、互相参股、生产合作等多个方面。协议获通过后,上工申贝参股中屹,中屹参股上工蝴蝶公司,中捷股份还将成为DA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而中屹菀坪工厂也成为双方生产合作的基地。从资本整合到生产合作,业内两大上市公司于后危机时代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求“1+1>2”的可能。
虽然就企业间的合作来说,这不是先例,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以这样的方式撞出火花还是第一次。从其协议内容来看,双方之间的合作内容稍显复杂,双方的资本介入到对方的子公司,并且在生产上有所交接。虽然双方都希望“以战略合作为前提,以资本重组为纽带,以产业整合为目标”,最终实现共赢,然而前途远大,过程却不一定轻松。
两家上市公司都有与同行企业合作的历史。早年,中捷股份与德国百福展开合作,但结果并不如人意,以草草收场结尾。而上工申贝尽管成为德国杜克普•阿德勒公司的控股方多年,却至今在欧亚企业融合、技术突破方面收获不多,结果一般。如果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不甚理想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对方技术保护以及欧亚经管理念差异,那么如今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又将带来怎样的结果?业界将拭目以待。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过资源整合、盘活存量以改善两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通过双方有效资产的相互注入避免重复建设和增量投入,最大限度发挥存量资本潜能,促进企业业绩提升……”其资本合作的意义似乎比双方生产、技术合作的意义更为重要。倘若将上工申贝和中捷股份的这一次合作视为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调整重组先河的历史性事件,那么期望这次合作能够带来积极示范作用,而不仅仅是两家上市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的一次碰撞。
企业“1+1”,究竟会强在哪里?谈这个问题时,又有另外两个合作案例进入观察者的视野,一是早前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兄弟株式会社之间的合作,另一个就是不久前日本兄弟株式会社与日本飞马株式会社之间在零部件供货、销售渠道上的相互协作。
标准股份与日本兄弟依托西安兄弟标准工业有限公司建立起的合作关系,目前已经随双方在2009年年中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书而结束。合作16年来,西安标准与日本兄弟主要从产品制造上展开合作,但随着双方市场的拓展和标准股份技术的进步,两者在市场、技术的竞争日趋增多,生产合作的积极意义逐步降低。虽然合作终止,但标准股份从中学到不少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验,比如日方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比如日方的工作态度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且不去评论标准股份和日本兄弟之间的合作是否实现了共赢,但就标准股份在与日本兄弟合作期间表现出的成长状态来看,这样的“强大”对国内一些企业来说更具积极效果。
就强强合作而言,日本兄弟和日本飞马之间的联合更吸引人眼球。从2009年的CISMA展会开始,日本兄弟和日本飞马开始联合参加展会,一起举办个展。两家日本公司以“平缝(兄弟)+环缝(飞马)”的优势互补姿态出现在业界面前,围绕中国和亚洲其它国家地区的缝纫机市场,双方以无冲突的产品从市场营销和零部件采购两方面展开合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强强联合。从双方大半年的合作效果看,飞马与兄弟的联合积极意义明显,虽然双方共同采购能降低多少零部件成本还不清楚,但通过共同参加大型展示会,共同举办个展,已经达到扩大双方顾客范围的目的,同时也给国内缝制设备制造商带来一定压力。
企业“1+1”,求强的方向和方法是什么?有失败的前车之鉴,也有成功的例子。说到底,还是各取所需。企业间合作,其结果不一定是双方的强大,但对合作的任何一方而言,只要能从中有所收获,就可以说合作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