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是否已成为“晋江模式”的下一个同质化?
过去的2009年是晋江鞋企上市的高峰年,而今年,晋江又迎来了制鞋业新一轮的上市热潮。随着美克、清美、飞克三家企业的先后挂牌上市,目前“晋江版块”的成员已达23家,覆盖了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美国等地,共募集资金140多亿元。此外,“晋江版块”还拥有78家后备上市企业的庞大力量。
“上市”两个字,已成为晋江鞋商们口中频频出现的字眼,并似乎成为证明鞋企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过面对这一群庞大的上市企业,也有人不无忧虑的说:上市,或许会成为“晋江模式”的下一个同质化。
在很多人看来,晋江鞋业的发展一直是伴随着同质化的影子。甚至有人认为“晋江模式”是一个同质化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自上世纪90年,安踏签下孔令辉,打出第一支电视广告起,许多鞋企就开始竞先模仿这种“明星代言+电视广告”的推广模式,一时间,晋江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充斥着鞋企明星代言人的广告牌,而央视5套在高峰时期竟出现40多个晋江鞋企的广告,成为媒体口中的“晋江频道”,晋江鞋业陷入一种同质化的恶劣竞争中。
上市,为鞋企竞争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同质化竞争后,鞋业整合的时代翩翩而来。“晋江模式”下的鞋企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路径,寻求一个脱离传统路径之外的更佳生存方式。上市,这时闯入了鞋企们的视线范围内。特别是随着几大品牌像安踏、特步、361度等的上市,他们激起的财富效应更是使国内鞋业同行大为惊叹。于是,一股势不可挡的上市热潮袭来:361度、匹克、喜得龙、喜得狼、星泉、沃登卡、星泉、清美、飞克……晋江的鞋企的足迹遍布了香港、新加坡、美国陆纳斯达克、马来西亚、韩国等地的资本市场。
“上市,不仅可打通直接融资的渠道,而且可以逼迫着企业改善公司治理。”正是怀着这样的念想,晋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上市扶助措施。这进一步促进了鞋企走上“上市”的道路。而作为一条新的出路,“上市”也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鞋业竞争格局,为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新的竞技舞台。
上市,是否已成为“晋江模式”下一个同质化
“上市融资,是为了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做强,做大。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上市,如果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跟风,为了上市而上市,将会死得更快。”康踏鞋业董事长陈明约在与笔者的交谈中如是说。他认为上市固然可以给企业带来一笔丰厚的资金,加速企业前进的步伐。但“上市”这把双刃剑也可能给鞋企带来不利,特别是对于一些条件不成熟、实力相对薄弱的企业而言。上市只是暂时性的“自我救赎”,上市后的道路将会更加艰难。
上市,是否已成为“晋江模式”下的另一个同质化,这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市狂潮,让越来越多的同行业人士担忧,特别是在这个走过了十多年“同质化”道路的晋江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