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服装品牌:靠什么赢未来?

      西门子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说:“我们绝不为了短期利益而出卖未来”——我们不妨把这当作我们打造本土品牌的一个原则

      中国离真正的“品牌时代”有多远? 

      我们许多企业,喜欢把“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等字样挂在墙上。而心中有没有这些概念就很难说了。

      到访宁波的人,有机会一定要看一看宁波的灵桥。对于宁波人来说,灵桥是一座母亲桥、家乡桥,承载了许多故事。

      灵桥建在奉化江上。最早的奉化江桥始于唐代,不过,一直到民国初年,江桥都是浮桥,一有洪灾,就会垮掉。现在的灵桥于1936年建成,由德国西门子承建,当初设计使用寿命是60年。几十年的沧桑,经过抗日战争和内战中的多次轰炸,桥的主体结构依然完好无损。承建方对待承建的工程可以说一丝不苟,不但使用的钢材全部从德国进口,桥的设计也非常具有预见性,预留了各种管道,果然,后来架设煤气管道和铺设电话线时就用上了这些预留的管道。

      到了1995年,也就是设计年限60年到期之前,西门子集团的桥梁专家如期来到宁波,给灵桥体检,专家检查完后表示:该桥至少还可以使用20年以上。 

      西门子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说:“我们绝不为了短期利益而出卖未来。”

      “品牌”不是舶来品

      我们知道,“品牌”是产生于自由市场经济下的概念。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中国大地上,市场经济中断了几十年,而这几十年,正是世界品牌飞速发展的时期,所以,我们不用抱怨为什么中国没有世界级的品牌。

      传统上,中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重农轻商,中国最早的品牌,多是一些服务品牌,或者商号。清末民初,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兴起,几乎没有借助任何外力,中国产生了自己的品牌。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几句话反映了当时北京所谓上流社会的奢侈品消费。其中的马聚源帽店,创立于1811年,比盛锡福还要早整整100年。当时马聚源的帽子是上流社会人物追求和炫耀的时髦高档“奢侈”品。 

      马聚源十几岁时到花市附近的一家成衣铺学徒,刚一年,成衣铺就倒闭了,掌柜将他送到东三里河一家帽子作坊做学徒,学徒期满后,马聚源又帮助东家干了两年,才离开帽子作坊自己去创业。 

      帽店除给官府做缨帽(官帽)外,还有就是闻名全城的缎小帽。制作缎小帽的缎子专门从南京正源兴绸缎庄进货,别家一概不用,马聚源用的是其中最好的元素缎。元素缎制作的帽子,戴到什么时候都不出油,光亮好看。其生产工艺也极讲究,制作帽胎是吃功夫的地方,工人先将胎坯放在木模上,刷上浆子,然后用烧得通红的烙铁熨烫。熨烫时,边熨烫边冒火。但帽胎不会烧着,只是将帽胎熨烫成黄色鼓挺,用手轻轻按下,起手时帽胎自动鼓起来,帽胎既有弹性,又有韧性,这是马聚源帽店独创的制作工艺。

      只要有了合适的土壤,中国本土品牌不难涌现。

      像养儿子那样培养品牌 

      行内有句话这样说:贴牌如养猪,做品牌如养子。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方才告诉记者,贴牌生产一单是一单,追求的是短期利益;自创品牌就像抚养子女一样是长期投入,心力物力花费不菲,事事忧心,最后还未必能成才。 

      中国本土消费品牌日益崛起,对外国名牌构成挑战,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趋势。任何怀疑这一点的人,只要去福建省小城市晋江的大街上走一走,就会深有感触。

      在一段典型的百十米长的街道两侧,有34家出售各种本土品牌产品的商店。向耐克(Nike)和阿迪达斯(Adidas)(据信,两家公司今年的在华销售额可能都在10亿美元左右)发起挑战的,是安踏(Anta)、特步(Xtep)、361度、李宁(Li Ning)、星泉(Xingquan)、贵人鸟(K-Bird)和德尔惠(Deerway)等本土竞争对手。七匹狼(Septwolves)、利郎(Lilang)、365+1、雅仕(Yashi)和卡宾(Cabeen)则把目标瞄准了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雨果博斯(Hugo Boss)和杰尼亚(Ermenegildo Zegna)等品牌。

      这些名称也许听起来并不耳熟,甚至很怪异。但现实是,事物的自然秩序正在逆转:小鱼开始吃大鱼了。那些十多年前从西方品牌持有者手中承接外包制造业务的中国公司,如今纷纷成功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产品。通常情况下,它们所销售产品的质量与它们过去为外国大牌制造的产品并没有什么差别。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前7月纺织服装外贸详解出炉,“后疫情”时代几件大事须早作准备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国内纺织业“重回”中西部?为什么从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回来了?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