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零部件盛会传递的喜与忧
时值危机还未走远、行业复苏不久、“十二五”马上来临的时候,行业可说是处处百废待兴,中国缝制机械协会适时召开2010年零部件专业委员会年会,来自60家零部件和整机企业的70余位高层人士聚集一堂,剖析形势,直面难题,探讨建立合理健康的整零关系,破解当前行业的发展迷局。会上,各位企业领导直抒胸臆,从他们的言谈中,记者既看到了许多可喜之事,也听到了众多担忧,更感受到了大家对行业的期望、关心和热爱。
喜——新纪录 新繁荣
“好,什么品种都好。”
“好,比2007年还好,今年我们的产销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这是在记者询问今年企业经营情况时老总们最普遍的回答。
库存全部清空,厂房机器轰鸣,工人加班加点,客户坐等出货……,这样繁忙至极的情景,对于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而言,已是阔别两年有余了。自2010年以来,无论是零部件企业,还是整机、商贸企业,无论从一线、二线企业,还是到三线企业、以及重新窜起的小作坊,越来越多的缝机企业在重复上演着这幕情景。6月之后,行业同仁们本以为需求将回复到淡季水平时,未料上述的情形却依旧在各家各户准时登场。
从去年4季度开始,缝制机械行业开始触底反弹,迎来了产销两旺、加速回暖的局面。今年一季度,更是出现了久违的市场火爆,订单满天飞,货物滚滚流,积压已久的库存似乎在瞬间清空。进入二季度,需求虽然出现季节性、传统性下降,但仍然不影响厂家的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市场已经归于常态,正在恢复往日的繁荣。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419家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增长27%,产销增幅都超过了50%。其中,标准、富山等98家骨干整机企业的平均产值增幅达到了57%,部分企业超过了100%,杰克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50%。零部件企业则普遍回升、扭亏为盈,上半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60%,许多企业已回复到危机前的最高水平,零一、德鹰、双海、湖南凯斯、飞虎、沪龙、华一汽缝、标准镇海等企业甚至已经创造了新的纪录。总体来看,行业全年增长30%以上已成定局,复苏使行业走向新的繁荣。
调整见成效
“每一次危机,都会推动一次社会进步。”飞虎公司薛宏飞这样说。
在危机来临时,更多的人在观望、在祈祷。而有些人却在做着设备改造、管理革新、工艺改进的努力。于是,危机过后,有的企业化危为机成长,有的企业规模锐减,有的企业一蹶不振,甚而消失,缝机行业正在无声地进行着洗牌。在行业快速回暖的过程中,有的企业趁势做强做大,有的企业顺势做精做专,产业调整升级的步伐在悄然加快,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同时,企业的产品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98家整机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种来看,工业缝纫机一枝独秀,产量增长了近61%,而销量增长却达到69%。而工业机中,“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最受欢迎,生产一台卖一台”,不少企业这样说。服装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加大了对机电一体化自动缝制设备的需求,上半年行业电控产品的增长为316.83%,比重从5.7%增长到现在的12.98%,实现了产业化、批量化生产,新产品供不应求。中捷公司徐仁舜总经理介绍,中捷历史销售电控缝纫机的最高记录是2007年的9万台,而2008年、2009年只有5万台左右,今年则有可能突破15万台,在公司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已从10%提高到8月份的40%。
国际市场需求的逐步攀升,拉动行业出口在连续13个月的下降后恢复了增长,效益有所提升。1-5月份,我国整机出口356万台,同比增长28.90%,零部件出口增长76.83%,增幅均较去年同期上调超过50%。且出口额的增长均高于量的增长,产品单价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0%以上,行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整零关系得到改善
作为行业产业链的上游,零部件被称作整机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基础。而事实上,这场危机前,零部件企业一直唱着配角,与整机企业间的关系如同不平等的附属,激烈的价格竞争使得零部件企业小心看着老大的脸色过日子,被拖欠货款或者打折付款更是常事。上一届零部件专委会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同整机企业协商,为一众零部件企业讨回欠款。在行业最低迷的时候,许多零部件企业困于资金流转,艰难地寻找着少而又少的订单,月产千万元的企业最少一个月只做了10万元的单,而这已经令停工的老板们羡慕不已了。
然而,世异时移,从回暖初期零部件大厂争得整机大厂的订单,到大把的订单惠及全行业,再到接单接得手软,旺盛的需求让全行业措手不及,先是整机厂库存消耗一空,再是零部件厂、毛坯厂的库存先后全空,零部件在行业回复后成为供不应求的一方。零部件企业难以完成整机企业的订单,积累拖欠较大数量,影响了整机企业的生产,出现了整机企业追着要货的现象。付款已经不是问题,不但交货期一再延长,甚至一些整机厂拿着现金也提不到货。
供求关系的转变让零部件老总们扬眉吐气,他们也有了选择优秀客户的权利。在零部件厂中享有较高声誉的标准、杰克等企业,在危机中没有放弃同伴的行为,特别是杰克投资1亿元打造战略伙伴关系的措施,令其在零部件异常紧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极大的生产量。
现实让整机厂重新审视双方的相处方式,零部件厂也想要建立更牢固的合作。今年的零部件年会,迎来了标准、中捷、杰克、飞马、宝石、富山、通宇、惠工三厂、贵衣、汇宝共10家行业整机龙头企业的代表,而且全是一把手。宝石公司董事长阮小明说,“这是我6年来第一次参加的零部件会”。这样的豪华阵容是零部件会议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座的零部件企业既高兴又自豪——零部件已从以往的配套协作关系转变为整机企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