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鞋材企业下游延伸:行业保密规则或受冲击

         作为鞋材供应商,直接将触角伸向下游领域,是机遇还是风险?能否获得利润?抑或是借助开拓终端提高知名度?它对下游延伸是否又会影响原有的客户关系?鱼和熊掌能否兼得?

        晋江经济报对多位嘉宾进行了采访:快节奏品牌经理李强、贵人鸟(中国)有限公司总媒介经理刘星星、晋亿鞋材有限公司叶延雄、整合营销传播专家曹芳华、泉州师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院长欧阳钟辉

        产业链整体升级新旧领域资源互不挤占

        晋江经济报:其实,万家鑫、富增并非最早“吃螃蟹”的鞋材企业。早在它们之前,恒强(福建)鞋塑发展有限公司就发展了自己的体育用品品牌———美克,而泰亚鞋材则代理英国第一、全球第三的户外体育用品品牌———HITEC在中国生产销售,新协志更是高调注资了“阿迪王”。你怎么看待鞋材对下游终端市场的探索?

        李强:国辉等鞋材制造商早在2003年就开始涉足成品鞋行业。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这些公司的“入行”对成品鞋行业已有品牌并没有造成大的冲击。

        鞋材企业朝终端市场发展,与朝房地产或其他行业发展并没有太大不同。就是把资源分散开来,重点是要保证新领域与原有的领域在资源方面不相挤占。像国辉,实际上都是把鞋材厂和成品鞋分开来做,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做了成品鞋,在给其他品牌提供鞋材时就有所怠慢。这是两码事,该竞争的竞争,该合作的合作,做生意就是这样。

        刘星星:鞋材企业作为产业链的一个环节,现在拓张成为一个完整的鞋企,这是一个升级。单纯地说,鞋材也跑去做鞋子是去抢成品鞋市场蛋糕,是片面的观点,成品鞋生产空间关键在市场销售,也就是品牌之争,而品牌打造非一朝一夕。

        总之,无论是鞋材企业进军成品鞋行业,还是鞋企发展自己的上游配套产业,都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过程,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需要,应该得到倡导鼓励。

        欧阳钟辉:这是一个“分久必合”的市场结构性变化。以前,鞋材厂卖材料给成品鞋企,可以说是一个供应链协同合作生产模式,无论是鞋材上游,还是中下制鞋企业,都是按照分工需求,发挥拳头作用,最后挣取利润。

        但是如今,由于市场因素发生了改变,利润下降了,市场饱和了,鞋材厂开始延伸下游,抑或是成品鞋不断自我完善配套,这样的生产模式已经开始在大形势下做出小调整,朝着上下游整“合”的方向迈进!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习惯
      阮积祥:疫情催生对工业缝纫机的需求 机会大于威胁
      全自动充绒机工作故障怎么办 教你如何自我排查 不影响工作时间
      富山的“一针一线”都成为数据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