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价格虚高现状透析:“进场费”惹的祸
目前在国内销售渠道中,商场相对较少,各个品牌的供应商相对很多,导致商场的专柜数量供不应求。所以在这场商业游戏者,商场显然是主导者,进场费收多少、怎么收、什么时候收、项目都有哪些等等都是由商场制定;供应商则只能是游戏参与者,商场怎么出牌,供应商就怎么接招,可谓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
商场“进场费”概念解析
进场费(也叫进店费),是商场利用其在市场交易中的相对优势地位,向供货商收取的一种费用。目前,各种商场(含大卖场)向供货商收取的进场费,有合同内和合同外两种。合同内收费主要为上架费、月返费、广告费、促销费、年节费、毛利补差等,通过合同形式表现出来。而合同外收费往往由合同内的收费项目“衍生”出来,如所谓的条码费、端头费,促销活动中的条幅、花篮、空飘、地贴、墙贴、灯箱、DM特别广告、人员管理等费用。
这些名目繁多的进场费中,一类是相对合理的收费,如新品上架费、促销费、返利等,因为这部分商品占据了商场或超市的货架资源和人力资源,供货商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猫腻”主要出在另一类不合理收费上,且这类收费占了进场费的“大头”,如店庆费、补损费等,还有的收费是假借各种名义收取,甚至采取账外暗中收取的方式。
供货商:反对不合理的“进场费”
据了解,高端纺织服装品牌终端销售渠道一般只有两种,一是开专卖店,二是进驻商场。开设专卖店高额的房租、装修等等各种费用至少投入30—60万,进驻商场即使交一般只需要交几万最高10万的进场费,而且专卖店的目标顾客数量和质量等等也显然没有商场里有优势。面对这样两种渠道模式,供货商只能忍气吞声等选择商场了。
不少供货商反映:“进场费及公关费用占去了全年纯利润的20%—30%呢,因为想进商场的品牌太多,合同签定、进场费、产品采购单、货款结算‘大权’都掌握在商场手中,商场老总、部门经理、进货部部长、楼层经理、柜台小组长都要‘照顾’好,这样的‘公关费’是每个代理商供货商都不可避免的。”
“进场费不是收不收取的问题”,清华大学某教授对此问题的看法是,“进场费如何收,收多少,并且按合同执行才是实际的问题。”据内部人士透露,商场每年的存利润的40%是来自“各种进场费”,比如一年纯利润是1亿,那么至少有4000万是“进场费”。
对于商场到底应该收取多少进场费才合理?商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如大型企业可多收,中小企业则可少收,假如不收则无法控制进场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但是应该有相应的规范制度约束,不能让商场乱开价,让进场费越来越疯狂。
商场:收取“进场费”合理合法
商场方面表示,商场收取进场费是参照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无可厚非。而目前国家还没有对此出台相关法规明确规定不准收取进场费,商场收取的进场费只要是手续完备,并能开具有效的含税发票,就应该是合法的。
对于商家所谓的“国际惯例”道理,国家商务部部长助理曾就“国际惯例”进行过解释,他说:“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商场收取进场费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是合理的。比如广告费,超市里摆放着几万种商品,单单宣传你的当然要收取相应费用;比如促销费,各种商品到了连锁店后,店里还要重新为你的商品设码,适当收费也是合理的。但店庆费、赞助费等等众多名目的费用让供货商承担是不合理的,而且有的收费根本不写入合同、不给发票,这都是不合理的。按照合同约定,商场逾期不付给供货商货款,是完全不合理的,一定要依法制止。”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