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零部件:于动摇中求解放

        就像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零部件企业有它想要挣脱的束缚。尽管缝纫机零部件生产在今年第一季度受市场拉动火爆增长,但“久旱逢甘霖”后的零部件企业并未完全卸下包袱。在以“转型与升级”为重点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启动时,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能量明显不足。

        4月中旬,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八届五次理事会上,与会的零部件专业委员会部分骨干企业匆匆聚集,就零部件企业的情况进行磋商、交流,并在会后向协会递交了一份集体署名的倡议书,期望危机之后整机企业能规范经营、提升整机价格,和谐整零关系,加强企业间合作。

        6月初,本刊记者走访了部分零部件企业,几乎所有受访企业都表示对未来信心不足。零部件专业委员会主任、宁波双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根勇说:“今年零部件专业委员会组织成员参加会议,大家不如往年积极,除因为应付生产抽不开时间外,还有干劲不足的原因。”宋根勇以此说明零部件企业目前的“懈气”。

        为详细了解零部件企业目前的状况,《中外缝制设备》向30余家生产不同种类零部件的代表企业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零部件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与整机生产企业配套情况等内容。截至本刊结稿时,只有不到十家企业完整填写问卷内容并及时回复本刊。

        “零部件企业目前遇到的问题不是媒体关注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在本刊记者采访时有企业负责人这样无奈地表示。零部件企目前的精神状态可见一斑。对于广大零部件企业来说,从经济危机的风暴中存活下来之后要面对新的课题:转型时期,零部件企业应该何去何从?

        成本上涨  不可回避

        零部件企业与所有制造类企业一样,正在经受国民经济转型时期的巨大考验。事实上,第一季度生产火热时也暴露出零部件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受劳动力短缺的直接影响,零部件企业产能恢复的程度无法满足现有生产需求。直到上月中旬本刊记者走访浙江宁波、江苏菀坪两地的部分零部件企业时,仍有企业表示目前产能只恢复到2007年的六七成。

        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变革时期,缺工问题突出。零部件企业要与别的行业企业争夺劳动力。根据回收的调查表统计,零部件企业职工平均年龄在26~36岁之间。在劳动力中比例日渐增大的“80后”、“90后”务工者出于工资、就业环境考虑不会中意传统机械制造业。工人缺口,让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目前只能依靠现有工人加班来应付生产。从长远计,零部件企业负责人还得为缝纫机零部件生产的传承担忧——肯钻研机械制造技术、工艺的年轻人少了,零部件的发展、提升就成为问题。

        而缺工,又与薪资息息相关。像“富士康加薪”一样的事件渐多,已开始为廉价劳动力时代的终结写上注脚。宁波一平机械总经理王祥国告诉本刊记者:“今年,劳动力成本提高迅速。”从回收的调查表信息了解到,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零部件企业缴纳社会保险后的人均月工资水平为2 000元~2 500元(按照不加班的情况计算),比十年前增加数倍。并且,受访零部件企业表示已经或将要对所在企业的工人人均工资上调10%~15%不等。普遍认为,未来的劳动力成本还将继续走高,这是制造业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社会性问题。

        另一方面,钢材、铸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等原材料价格在波动中上涨。虽然今年上半年里,部分钢材价格有震荡下行的情况,但缝纫机零部件所需的优质钢材价格并未走低。在宁波华一的原料仓库内,所进口的钢丝圈每吨价格仍维持在万元以上。有企业在回复本刊的调查表中提供数据,合金钢的交易价格从10年前的每吨不到2 000元上涨为目前的每吨6 000多元;2007年,钢铁交易价格比上年上涨约15%;2008年铸铁交易价格较上年上涨约28.8%;2009年,有色金属交易价格比往年上涨约140%,钢材交易价格同比升幅达到40%,而近期铸铁及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零部件生产所需毛坯件的供应商在近期也因缺工、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上调出厂价格,涨幅在15%~20%不等。而一些对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不敏感的零部件企业,则会因外发加工的加工价格上涨而增加制造成本。

        毛坯件以及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又进一步压缩了零部件企业本就趋小的盈利空间。据生产轴类零部件的宁波鄞工缝纫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包国放介绍,企业最近每月消耗钢材约200吨,以每吨钢材价格上涨1 800~2 000元计算,每月损失纯利润约20万元。

        利润微薄  难以掌握

        成本增加,却没有高的盈利来消化。在生产热火的第一季度,有零部件企业表示缝制机械零部件生产亏本——这不仅仅是个例。

        零部件企业处于价值创造底端。虽然零部件企业能与整机企业协商价格,却不能牢牢把握价格决定权,盈利空间已被大幅压缩。市场所需的缝纫机零部件总量不变,产品价格越低,产值就越少。成本增加的部分很少能够转移到出厂价格上,零部件企业只能另想它法消化。直到现在,零部件企业单就生产缝纫机零部件的可产生利润仍然很低,尤其是人均创造的价值更少。有业内人士这样算过一笔账,“缝纫机零部件的总产值不高,发展这么多年之后基本上没有能将总产值做到1亿元以上的零部件企业。以一家零部件企业和一个整机经销商对比,如果缝纫机零部件生产有10%的利润,当总产值为1万元时,获利只有1 000元。而经销商做5万元产值,尽管只有5%的利润,可以获利2 500元。这样的利润再算人均值,生产企业部分就少得可怜。”

        在6月初进行采访期间,本刊记者看到多家企业接到飞马、兄弟等国外整机生产企业要求调低部分零部件出厂价格的通知。虽然零部件企业已经习惯整机企业每年例行下调零部件出厂价格的行为,但这一次收到通知的零部件企业都不愿妥协,一则成本账目清晰,二来眼下正是“卖方市场”。有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这一次外资企业出于竞争需要要求调价,主要以中低档机种零部件价格作为出厂价格新标准来压高档零件价格。以前整机企业调价时,下调幅度从1%~10%不等。今年国内整机企业在拿不到零件的情况下不可能再压价,甚至要加价才能拿到零部件。”

[1] [2] 
  • 相关阅读
    1. 阮积祥:疫情催生对工业缝纫机的需求 机会大于威胁
      缝纫机上的这些按钮都叫啥?有什么功能?
      协会调研宁波、东阳、吴江三地零部件骨干企业
      【智锐家族】贝斯曼缝纫机“您身边的厚料专家”!
      美自华进口缝纫机份额缩减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