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增加 鞋服零售价涨幅很大
眼下国内势头正盛的棉价飙升浪潮,正向泉州纺织服装业袭来,所造成的成本压力,近期已传导至产业链终端。有业内人士称,这种形势还有可能促使一些做外单的工厂转型给国内名牌代工。
加工厂不敢轻易接单
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鞋服生产企业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很大。一位男装品牌的负责人表示,双休日加班费用的成倍上升导致开销增长明显,工人的工资几乎每年都上涨。
随着棉花、棉纱等原料成本大幅上涨,作为下游产业链的纺织企业、服装加工业日益感到成本上涨的压力。中国棉花协会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持续走高的棉纱原料价格让下游面料服装企业利润缩减,不少织造企业选择停工放假,而服装企业在接订单时也更为谨慎。
鞋服零售价走高
对于终端零售市场的涨价幅度,王育妙认为,不同品牌把握的幅度也不尽相同。他说:“不同的品牌,其销售、定位不同。名牌企业销量大,利润高,不会因为这次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而受到太大影响。但对于做出口的企业,影响甚大。当前,自己的企业并无具体的调整幅度,但会慢慢进行调整,控制在与涨幅相等的20%左右。”
与此同时,不少服装上市公司的相关财报也显示了鞋服零售价走高的趋势。如特步近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服装类产品平均售价增长了13.9%。而安踏财报显示,服装类产品售价上升7.1%(为49.6元人民币)。李宁公司今年6月宣布,今年第四季度将鞋类和服装产品平均零售价分别提高7.8%和17.9%。业内资深专家表示,全国服装整体价格“现在的涨幅在10%-20%”。
或催生“代工大军”
“成本的增长,对出口企业影响很大,甚至会迫使很多企业进行转型。那些靠做外单的工厂,利润本就比较低,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可能会迫使它们转型与国内名牌企业合作。”晋江市天守服装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天守说,“零售价的提高主要是与经销商,特别是各省、市的总代理有关系。面对棉花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各渠道的销售商应该会缩减中间环节赚取的利润,由大家一起分摊成本压力,共同渡过这次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