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安踏发展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1、2009年安踏globrand.com销售额达到了58.7亿元,那么大量广告投入吸引关注——然后加大专卖店数量——增加订单——扩大生产的模式,在未来能否得以持续下去?您认为下一个阶段,安踏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这个模式在未来可以持续下去,事实上国际品牌也在遵循这条发展路线。
对于定位于品牌管理型的体育用品公司,其中的两大核心内容是——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拓展,一拉一推,推动品牌前进。当然以上模式的头尾环节,可以进行调整,“大量广告投入吸引关注”调整为系统品牌管理——广告投放是品牌推广的重要手段,“扩大生产”可以借助外部OEM方式完成。当然,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这个模式需要“外围”条件有力支持,比如企业内部规范化、系统化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企业文化建设等,依靠它们来稳定企业规模扩张带来的“动荡”和管理难度与复杂性的提高。
下一阶段,安踏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海外市场开拓、产品研发提升、品牌提升。
海外市场准确的表述是“一个又一个的国家”,我想强调的是海外市场非常大,定位于中档的安踏,并不会与高端的国际品牌产生正面竞争,而且拥有庞大的消费群。重要的是,目前安踏已经具备走出去的实力。
产品研发包括技术提升和产品设计,更卓越、舒适的产品开发需求强大技术的支持;贴近消费者需求、形成自主风格——除去安踏LOGO消费者还能轻易识别出来的产品。它们将让安踏的产品拥有更强的竞争力。(陈士信作品)更多的大牌体育明星、国家运动队代言,更高规格体育盛会的赞助……品牌提升也将产生强大的动力。
2、安踏提出的目标是做中国第一,这不可避免将与阿迪达斯和耐克等国际运动品牌竞争,那么您认为安踏以往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的渠道战略是否应该发生改变?原因是什么?
二三线城市仍是中国运动品牌要重视的重点市场,安踏更应当坚定以二三线城市为主的渠道策略。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安踏中档定位的产品、价格与二三线城市消费比较匹配,且已取得成功,安踏要扩大这个优势。其二,国际品牌对国内二三线城市的进攻。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已出现“进城下乡”现象,本土品牌想进军一线城市,领先的国际品牌想把优势延伸到二三线城市,出于业绩增长需求,也因为中国二三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事实上,安踏提出做中国第一,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国际品牌,而是李宁。
3、今年6月,李宁更换了原有的标识和广告口号,目的是提升品牌形象,而在提升品牌核心价值方面,安踏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与李宁、阿迪达斯和耐克竞争?
李宁更换新的LOGO及广告口号,能否提升品牌形象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相对于李宁的“过激”动作,安踏的LOGO和“永不止步”的理念(不是口号),已经很完美。
系统化、立体化地进行“永不止步”理念的传播、推广、强化、沟通——融入消费者的生活中,可以有力提升安踏品牌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就是,通过各种媒介把阐述“永不止步”的各种创意(包括策划、营销活动),向消费者传递。而当消费者无论顺境、逆境都拥有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不断用“永不止步”来激励自我,对于“安踏”品牌由喜欢上升为挚爱,安踏公司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安踏目前的“永不止步”传播不足,阐述这个理念的策划(创意)更是少之又少。
另外,核心价值不应是空洞的,应当拥有丰富内涵,应当把消费者内心需求甚至渴望巧妙地用“永不止步”的转换形式来满足、鼓励。安踏想与领先的对手竞争,就应该比他们更了解目标消费群。
针对丰富的内涵,我举个例子。杰出的网球运动员郑洁是安踏的代言人,安踏更多借用的是其名气进行传播提升品牌,而基本上忽略了她背后的“永不止步”。从地方体校到全国青年比赛,同行的其他三个人都拿到专业名额,只有郑被淘汰,原因是——她的身材太矮小(陈士信作品);郑洁“单飞”后说,“以前跑不动,跟教练说,不跑了;现在教练让我别跑了,我说,再试试”。这个被欧美人称之为“LITTLEGIRL”的运动员取得今天的成就,我们可以知道她有多努力、多拼搏,这不正是“永不止步”吗?
另外,我想强调一点的是,品牌不应高高在上,而应当提供与消费者沟通的机会或平台。
4、去年8月,安踏以不超过6.5亿港元,收购百丽旗下品牌FilaMarketing,您如何评价此次收购对安踏发展的意义?在收购一年后,安踏并没有推出任何整合计划或具体行动,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在本人之前《安踏聚变》一文,已有评价——“安踏收购FILA中国意味着——多品牌战略、高端品牌战略、收购战略的启动;安踏毕竟迈出了很大的一步”。随着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快速发展,市场细分越来越细。通过不同定位的品牌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再者借助新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实施多品牌策略的公司将占有优势。
从耐克、阿迪的销售收入,我们就可以知道高端市场的容量巨大,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而不断扩大。收购FILA中国,安踏可以顺利进军这一市场——一个高端品牌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积淀。
对于以OEM起家、在中低端市场打拼多年的安踏,运营一个高端品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来做好规划。借助母公司安踏的实力、盈利能力,相信FILA中国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5、过去短短13个月,安踏专卖店数量以平均每天大约2.5家速度进行增长,您认为安踏未来是否还能保持终端店铺数量快速增长?在国内运动品牌中,安踏的分销渠道有何特点?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