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机商贸企业 调整中谋划未来
留住人才已成为缝机商贸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对于整机企业、零部件企业,缝机商贸企业受困于体制、规模、运营模式等束缚,整体发展相对缓慢。同时,市场恶性竞争行为、用工荒问题等已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缝机商贸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针对此,不少商贸企业也积极探索,试图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人才机制等手段,在升级调整过程中谋划新的发展。
视点
整机、零部件、商贸是缝制机械行业整体产业链上的三个主要环节,它们的发展速度影响着行业整体的发展。在本轮行业升级调整中,整机企业转型步伐稳健,动力十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零部件转型步伐虽落后于整机企业,但也正在积极寻求升级的途径;商贸企业则受困于体制、规模、运营模式等束缚,整体发展相对缓慢。
为深入了解经销商的经营现状,针对行业商贸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对策,近期,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商贸委主任胡淼海,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秘书长杨晓京一行走访调研了浙江东阳、义乌、杭州三地的几十家缝机商贸企业,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了经销商对行业商贸领域发展的真知灼见。
■市场持续向好 货源不足成瓶颈
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从回暖到复苏的“V”字形运行轨迹。从表现来看,行业持续向好的走势将行业整体数据迅速拉高,即便是在第二、第三季度,也出现了罕见的“行业淡季不淡”的火热景象。据统计,在本次调研的商贸企业中,今年销售额增加幅度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普遍在30%以上,勇胜、汇全、恒通等企业甚至上涨了50%左右,而杭州海诚服装设备有限公司则更是有望在今年完成3.5亿元的公司销售新纪录。
针对当前缝制机械市场的表现,众多经销商普遍认为,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复苏明显,主要受益于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这种行业传统淡季销售不淡的市场旺销局面至少将延续到今年年底。首先,在经济形势回暖、用工成本攀升、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服装企业产能升级、成本压缩、科技创新等任务日益紧迫,而加快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引入高科技缝制设备实现生产力的升级成为了多数服装企业的第一选择。由此而引发的缝制机械市场需求构成了如今缝机市场火爆的外因。
此外,刚刚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尤其是作为行业产业链基础环节的零部件企业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生产结构。当前零部件产业的产能不足,使得产业链供应脱节,整机企业“无米下锅”,成为市场供不应求的内因。
市场需求旺盛与货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困扰缝制机械商贸企业的最大问题。据杭州海城公司董事长屠叶根估算,因整机企业无法满足其拿货要求,今年其公司被迫放弃的订单额达几千万之巨。
■服务成本上升
呼唤新标准出台
在本次中缝协的调研中,有经销商提出,缝制设备市场火热的同时,经销商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是,服务成本的日益上升。在浙江义乌地区的座谈会上,部分经销商反映,缝机商贸企业在售后服务方面缺少规范、统一的行业标准。如:服务年限、服务范围等细节由各整机、商贸企业自己制订,甚至成为捆绑销售的主要手段。为了抢夺重点客户资源,部分经销商以延长免费服务年限、附加售后服务项目等手段进行竞争,无形中间接推高了销售成本,对行业商贸体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下游服装企业对维修服务要求苛刻。一些偶尔出现的跳针、线迹偏差,甚至是操作不当引发的小问题,服装企业都会要求经销商进行上门维修。一位义乌的经销商说,他的客户有一部分在东阳地区,仅单次维修的出行成本就高达几十元,随着维修次数的不断增加,其销售利润基本处于持平,甚至是亏损的状态。
因此,众多经销商呼吁,希望尽早出台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行业标准,对服务年限、服务范围等细节进行有效的规范。浙江省义乌市缝制机械技术行业协会会长、义乌东方缝制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云表示,将根据当地商贸企业的要求,在综合各方意见之后,在义乌区域内进行售后服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并将相关标准上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进行讨论,预计该项工作将在年内完成。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