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未逝 货币危机初显:美元泛滥惹的祸
美元泛滥催生货币危机 资产泡沫考验宏观调控
为应对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美联储在8月10日暂停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工具的自然回收,又在9月明确释放出继续扩大流动性信号。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最快会在11月出台新一轮资产购买计划,以推动疲弱的经济复苏。
分析人士称,美国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疑将使美元汇率继续降低,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冲击。目前,所有非美货币对美元已全线升值,一些发达经济体公开介入对本币升值的干预。比如,日本央行祭出零利率政策,韩国、巴西、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均酝酿或采取市场操作影响本币汇率。而一些发达国家借机指责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低估本币汇率……多种迹象似乎显示,“货币战争”的潘多拉盒子可能就此打开。
尽管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及11月召开的G20峰会都有意协调金融政策,但美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如箭在弦,欧洲、日本等国的货币政策将亦步亦趋。因此,一些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大幅波动而出现动荡,大宗商品市场及新兴市场可能出现资产泡沫。同时,货币升值过多的国家出于维护出口竞争力的需要而干预外汇市场,个别新兴市场国家为有效限制资本流入而实行严厉资本管制的可能性在增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近期表示,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大,依然需要各国协调合作。如果各国只想着本国利益,会对全球经济不利。
全球货币战争引发新一轮资产泡沫
资产泡沫隐忧 警惕热钱通胀
无论各国间的汇率摩擦是否升级,资产价格泡沫都将成为这场货币贬值竞赛的必然后果。
美联储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预期强化,大量资金闻风而动涌入股市、债市、大宗商品市场,不仅推高了股指,也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和债券价格。在国际商品市场上,9月份棉花、大豆、工业金属、贵金属、能源分别上涨了20.5%、14.3%、9.8%、9%和7.9%。仅日本10月5日宣布量化宽松政策当日,金价就飙升了23.5美元。
与通胀相关的资产价格节节走高,使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8月以来,购进价格指数扭转前两月的大幅下降趋势,环比上升了10.1%,9月这一数字再度攀升至65.3的高位,这与国际部分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上升有关。市场人士纷纷发出警告,输入型通胀的不确定性增加,加大了我国通胀预期的管理难度。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