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CPI全线飘红 鞋企面对涨薪潮陷入两难境地



    涨薪侵蚀利润
     

        中国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13日说,中国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现在加息,不仅难以控制通胀,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据10月14日中国新闻网)

        从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看,今年以来,CPI直线上升,屡创新高。CPI第一次超过3%的高点是5月份创出同比增长3.1%的高位;6月份回落到2.9%;7月份同比再次创出新高,达到了3.3%;8月份又高出7月份0.2个百分点,创出新的高位3.5%,高出政府全年控制目标3%的0.5个百分点。CPI同比增长3%是国际公认的通胀警戒线。

        从市场实际情况看,今年以来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蔬菜价格涨幅最大,持续最久,至今仍看不到回头迹象。食用油、饮食价格等都在攀升。从百姓感受和承受能力看,民众对物价已怨声载道。特别是对于城市一些低收入阶层,已明显感到生活压力。

        CPI上涨,鞋企面对涨薪潮很无奈

        制鞋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CPI上涨尤为敏感,所以“涨薪潮”问题充斥着整个制鞋业。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工人生活压力不断增长,涨薪需求强烈,另一方面企业订单虽然增长,但利润却下降了。不涨薪招不来工人,留不住工人,因此很多鞋老板表示很无奈。

        丁水波表示特步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在工资方面,本来每一年一直都有在提升,没有出现需要有很高的增长。而在“用工荒”这一话题上,丁水波的态度是“这是一个趋势,也是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种新的压力。”除此之外,他还提到,除了更好的改善条件以外,将此类产业往内陆迁移也是一种趋势。”

        确如丁水波所言,我国是制鞋大国,但不是制鞋强国,所以候鸟经济效应尤为明显,产业随着经济环境变化会朝低成本区域迁移,“东鞋西移”就是很好的例证。

      综合比较各种因素,向“外”转移难如人意

        “最近创信调整了广州、深圳两地生产线员工工资,其中广州员工调整的幅度达到25%。”广东制鞋的龙头企业、广东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很明白,如果还要在广东保持庞大的鞋业生产规模,增加工人的工资必不可少。

        吴振昌介绍,20年前,他给普通员工的月薪是200到250元。当时这些工人如果留在家乡,每月只能赚80元到90元,价差很大,所以工人愿意出来打工。而现在,就算他给工人1000元以上的底薪,也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了,因为内地的工资已经上涨了。

        吴振昌1990年从台湾地区来到广州番禺设厂,是最早一批将生产线迁往大陆的台湾地区鞋商之一。他利用原先的接单渠道和国内廉价的劳动力为耐克等一批大客户代工,在广州迅速发展起来。后来,他索性将台湾工厂关闭,将全部订单转移到了大陆。订单高峰期,创信曾有接近2万名员工,年出口额1亿多美元。而现在,他的制鞋王国保持万余工人规模,最少时只有工人六七千人。

        鉴于目前珠三角的经营状况,吴振昌认为目前30美元以下的鞋子不适合在广州生产了,在广州、深圳等地的生产线应该生产更有技术含量、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这样企业部分产能“转移”就成为必然。

        但是,企业在向“内”转还是向“外”转的问题上,吴振昌有些犯难。几年前,吴振昌也开始代理一些品牌拓展内销,但进展并不顺利,目前还占不到公司销售额的10%,一个纯粹的出口代工企业要想转型做内销市场,难度很大。

        吴振昌不止一次到越南及东南亚国家考察,希望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很明显。据他考证,目前越南的工资水平仅仅相当于珠三角的40%,其它东南亚国家平均不到珠三角一半,有些地方更低。而且在东南亚设厂可以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规避一些贸易摩擦。

        不过,向“外”转移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在东南亚地区水、电、运输、基础设施及生产配套等远远比不上珠三角,经商环境也远不如国内,”吴振昌说。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