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调查:赊账越来越难 制衣厂原料采购现金为王
广东中山市大涌镇是以生产牛仔裤和牛仔衣出名的纺织工业重镇。这里要建立一个制衣厂非常容易,只需购买几台机器,招上几个工人,再依靠熟悉可信赖的朋友引荐,找布料行老板交上30%的定金,就可以把布料先运回厂,加工成服装卖出后再付布料钱。但目前,这样的交易规则已经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实际上,不光是中山一地,无论在河南郑州还是山东东营,制衣业原料采购的交易方式都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通过对不同的企业进行采访后发现,这种交易方式已逐渐从棉花的收购蔓延到棉纱的加工、布料的销售等整个产业链上,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除了棉花价格的大幅上涨等原材料因素之外,也反映了节能减排政策下的纺织企业限电停产带来的供求关系的变化。
制衣厂老板:先进货后付款方式终结
10月25日,广东中山的服装加工商李科表示,由于棉花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目前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不管是原料购买,还是服装销售都是用现金交易。
2006年前后,李科在广东中山的大涌镇建立了自己的牛仔裤加工厂,专门承接别人的订单。记者的调查显示,李科工厂里生产的牛仔裤,还曾被经销商送到沃尔玛在中国的超市,不过李科并没有直接跟沃尔玛打交道。
中山市大涌镇以生产牛仔裤和牛仔衣出名,该地大约有5家左右的沃尔玛牛仔裤供应商。2007年记者前往当地调查时发现,这里的制衣厂进原料的方式大多靠信用方式,只要有熟悉可信赖的朋友引荐,找布料行老板交上30%的定金,就可以把布料先运回厂,加工成服装卖出后再结清布料钱。但目前,这样的交易规则已经改变。
在河南郑州做中老年女装批发的提迎利也有自己的服装加工厂,2007年的一次事件让他记忆深刻。“当时有服装生产企业因自身经营不善,没有将面料款给面料供应商,导致我们生产服装的企业采购面料时要使用大量资金。”尽管这种局面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恢复了原先依靠信用交易的局面,然而近期以来,情况又再次发生了改变。
提迎利告诉记者,今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严格推行的节能减排和一些地方所实行的限电限产措施,让作为用电大户的纺织企业大受冲击,原料的生产逐渐减少,但整个市场上需求却没有减少,这就造成了原料供不应求的局面。“既然布料好卖,棉纺企业当然愿意把货卖给付现金的买方。”由此一来,提迎利去进货时也都是用现金结账,这样企业的资金压力自然增大。
提迎利的下游是服装销售商,他的客户除了河南省以外,还涉及到北京、山东等地。“现在对小的销售商,我们也采取现金结账的方式了,大的或者有很好合作关系的经销商我们还是会给一定的账期,但赊销的额度也在减少。”
在北京大红门做服装批发生意的贾万屯就是提迎利的经销商,他同时也在做别的企业的经销。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过去服装批发的毛利大约有25%左右,今年受近期原料涨价的影响,加上人员工资也涨了一倍左右,使得他的毛利只有20%了,减去房租水电等,只剩下10%左右的利润空间。他表示,今年的策略是少做几家厂的产品,对下游零售商,大客户还可以享受8万到10万的账期,小客户都需要现金结账。
布料行老板:大厂的信用账期越降越低
赵传奇(化名)是一位专门负责布料经营的老板,他曾经负责亚洲最大纺织企业之一魏桥纺织的牛仔布销售。而他销售的布料经过李科的制衣厂剪裁和加工后,变成在沃尔玛商店里销售的裤子。
赵传奇表示,服装加工业原先是一个暴利行业,一个普通的100名工人左右的制衣厂,一天的产量是3000条牛仔裤,每条能挣上5到8元钱。“原来我们做布料生意,只要是有熟人介绍,第一次来我们只收30%的定金,卖完了再给钱;第二次就可以先给布,然后再给一段时间的账期,把货卖完以后再跟我们结账。”当时开一个制衣厂门槛很低,许多人打工几年后,花五六万元钱就可以开一个制衣厂,承接别人的订单就做了。“(给账期)那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支持了许多小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但现在那样做不行了,都是现金结账。”
赵传奇介绍,目前市场的变化太快,棉布的价格和棉花一样,都是一天一个价,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除了那些长期经营具有强大资金实力的企业还可以获得布料行的信任而获得被压缩的账期外,其他的中小加工企业进货都需要现金付款。“现在交易风险正在加大,不管哪个厂,只要有一个大客户出问题,一条线上的企业都会跟着倒霉。”
据赵传奇透露,今年布料的销售是出乎意料的好,去年没有卖出去的布料今年大多能卖出去,能挣到不少的钱。不过与销售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仅布料行给制衣厂的账期取消了,他的上游魏桥纺织对他也越来越苛刻。“比如原来给我们800万的信用账期,但近来这个账期慢慢减少了,从800万减少到500万,再减少到300万,现在甚至减少到100万。”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