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东莞国际鞋展开幕却“遇冷”
第十二届中国东莞国际鞋展·鞋机展(秋季2010),昨天在东莞厚街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开幕。不过,让记者有点意外,前来采购观展的人流有些冷清,展会面积也缩减到了18500平方米。
据记者现场观察,素有“鞋行业晴雨表”之称的第十二届中国东莞国际鞋展昨天开幕却“遇冷”,不论是参展商品牌数还是经销商人流量,相比上届都有所减少。
此前组委会宣传,展会面积达20000平方米,并吸引了500家实力企业展示最新产品。昨天记者核实发现,本届展出面积为18500平方米,共460名包括国际知名品牌的海内外参展商参加。
另外,记者还观察到,往届向来积极参展的东莞本土企业的身影有些减少,像华坚、跨日、世界鞋业总部等几个巨头都未有参展。
现场声音
原料、人民币升值困扰鞋企
经济形势已经有所好转,企业订单有较大回升。但是很多鞋企遇到了原料涨价、用工成本高、用工缺、人民币升值等问题。
东莞鸿达鞋业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半年的订单和年底新增订单堆积,急需大量工人。即便已经将月工资提高到1500元左右,也难招到较好的。提升工资又意味着成本提高。”
潮州市潮安县的顺盛鞋业有限公司国外营销部经理沈素芬说:“今年原材料一直在涨价,猪皮料涨了30%、塑料涨了20%。同时,出口也备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记者随后走访的几家制鞋工厂也都表示,原材料成本增加的压力很大,最后一点点挤压了利润空间。如果继续涨下去,生存压力会越来越大。
对此,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裕伦分析认为,企业必须尽快转型,从制造转向智造,否则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他支招指出,企业首先必须将质量搞上去,同时要有自己的研发设计,并紧贴市场潮流的方向发展品牌。
其次,国内市场是必争之地,企业也要努力转向新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