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制造业借“轨”走高铁

            面对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全球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环境下,有没有一种更有效的方法,让中国制造业不用“摸着石头过河”再等上近百年就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创新呢?

      牛顿说过:“我能够看得很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据了解,中国企业在研发体系建设方面已经有30多年,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也有20多年。借鉴欧美强国的研发经验,中国企业已经迈进了现代研发体系的门槛,并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歌猛进。但是,建立面向世界、符合中国企业特色的研发机制、研发流程、研发平台和研发标准却是一个转折点。

      一、中国制造企业产品研发制造的现状

      (一)产品研发流程的设计存在着问题

      “IPD是关键!我们必须更加规范地开发产品;在开始便考虑市场情报和客户需求;在开始阶段就确定所需资源;根据里程碑管理;只在里程碑变更需求和项目方向,因此我们不会不断地修补项目。整个IPD重整至关重要,如果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就真正地需要回去学习。我的意思是说,这个公司的每个人……都需要熟悉IPD。我们准备根据这个流程来经营公司。” IBM董事长郭士纳的这段话中体现了一个重要理念,那就是产品研发流程的重要性。

      但是,看看我们中国的制造企业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即使制定了产品研发流程,但流程只是一些功能流程,如开发流程、测试流程、检验流程等等,缺乏贯穿所有产品研发相关职能部门的总体流程。产品研发过程中,存在着各部门各行其是,甚至让研发技术部门孤军奋战,测试、制造、维护、财务、市场等部门很少参与,产品在可制造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需求在产品研发阶段始终是个未知数,给产品开发造成了无形的障碍。研发流程覆盖面狭窄、层次不清、规范不足、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在国内企业中比比皆是。

      (二)研发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缝纫设备制造业多年来相对其它产业的基础比较薄弱,技术、人才、市场各方面资源也都较为匮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腾飞。目前为止国内高校中仍较少有专门设置缝制设备专业;从其它行业改行,多年从事缝制机械研究的一些老同志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人数已经不太多而且都已年事较高;在生产一线长期从事装配制造的年富力强的“能工巧匠”们面对低档次的普通机型、单一产品,不愧为“生产高手”,而面对机电一体化、形体结构多变的多功能新机种开发时则往往会力不从心;从普通机制专业高等院校刚刚毕业被引进的大学生们却又往往因专业基础知识不是太扎实及实践不足,难以在短时间时独挡一面地承担起缝制设备新产品研发的重任。所以建立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经验的积累

      (一)从追求价值的角度来精益产品研发流程

      安世亚太(ANSYS-CHINA)致力于现代产品研发科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世界最先进的研发技术,优化企业研发流程,帮助用户快速、高效、低成本地推出高质量的产品。凭借自身10余年为企业建立研发信息化平台、提供研发技术服务的深厚积累,提出了“精益研发”创新研发战略,并为企业提供了可以深入内部流程,梳理和完善企业研发流程的信息化平台——“精益研发”平台——以精益为目标、以精益研发总线为统筹的企业数字化样机研发平台。

      细解产品研发流程

      我们把产品研发流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根据客户市场需求,制订研发规划和确立研发目标;第二,按照前期规划和目标,研发满足客户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完成后续制造生产环节,进而投向市场。

      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确立精细的产品线研发规划和具体研发项目的目标呢?精益研发提供了相应的信息化平台,精益研发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velopment,QFD)方法,能将客户意见和质量要求转化、细化为具体研发项目的技术、功能指标,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研发。

      以手机产品为例,通过市场调查显示出,客户需要体积小巧、能耗低、具备网络连接功能、人机界面友好的产品,但是你从这些笼统、模糊的需求中能找到行动纲领吗?进一步,我们的研发团队按照这些需求去管理研发项目,并执行后期的生产、制造环节,产品会将是千奇百怪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们转换为具体的、可测量的技术指标,并细化到产品整体系统的每一个子系统中去,即精益研发。这样做有以下两点明显优势:第一,它更具有可执行性,是达到客户功能质量需求的保证;第二,合理的细分,可以看清每个系统的资源需求及各个系统的对整体价值的影响程度,避免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精益研发贯彻在从客户分析到产品交付的整个过程中,通过质量功能展开,把客户功能需求一层层展开,贯穿研发的过程,实现客户需求的精确保障。在研发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可靠性工具,对整个产品的可靠性等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以及保障。

      固化研发流程、积累知识

      精益研发以质量体系总线为神经网络,通过建立协同仿真平台PERA.Simulation、创新设计平台PERA.Innovation和质量设计平台PERA.Quality三大子平台,恰好梳理了整个企业与产品研发全流程有关部门与资源,并依托精益研发平台固化企业的研发流程。

      同时,研发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经常会遇到以往的知识需要重复利用等情况,但是,企业想推动知识管理必须以一套有效率的管理机制为基础,才能成功。整个机制的规划与建置,是由流程厘清开始切入,并与全管理解决方案的导入步骤结合,一般会分为:确认项目范围、研发流程现况厘清、策略厘清和研发现况分析四个步骤。当然了,也会结合项目管理机制以及其他管理机制来推动研发流程的知识累积。

[1] [2] 
  • 相关阅读
    1. 6月中国制造业PMI50.9%,环比上升
      主播带货,制造业新出路?专家:中国制造业需要高质量发展
      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受疫情影响分析报告
      中国制造业,如何抵御国际疫情的“二次打击”?
      2020年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