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河北等地低价冲击 温州鞋企7年少了1000家

      核心提示:从最高峰时的4000多家降至3035家,而真正具规模的不过30来家;原因是河北、河南、湖南等地鞋企迅速崛起低价冲击…

      ▲温州鞋业走下坡路?下这种结论为时尚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大洗牌其实也有积极一面。


      作为“中国鞋都”,我市鞋企高峰时曾达到4000多家,但眼下数量下降为3035家。从当初的火爆一时到如今相对寂寞,温州鞋业洗牌原因何在?

      外地鞋企抢占温州份额   在武汉经营皮鞋批发的温商朱建彬,辗转于广州、泉州、成都等地考察市场时,感觉到外地同行们到温州看样下单少了,而去河北、河南、湖南等地拿货多了,因为同样的低端鞋,这些地方的一双鞋要比温州低8元左右。

      近两年来,河北、河南等内地的制鞋业迅速崛起,以人工、水电、厂房等成本较低的优势,抢占了大量中低端鞋类市场份额,温州中低端鞋受到明显冲击。“这种现象令人担忧,甚至可能危及‘中国鞋都’的地位。”有着十几年皮鞋批发经历的朱建彬无不感慨。

      同样在我市规模最大的实体鞋批发市场——温州鞋城,记者采访了解,原本是温州鞋一统天下的格局已成温州、福建、广东三分天下。部分经营户从以前兼营广东和福建鞋变成专营广东鞋和福建鞋,行业内原先流行的“广州鞋领导潮流,温州鞋主导市场”的图景日益受到无情的挑战。

      “广东鞋的价格不比温州高多少,特别是今年流行的帆布鞋,款式是很多温州鞋不能比拟的。”鞋城二楼经营休闲鞋一位女工作人员说道。记者在鞋城转了一圈发现,不少摊位人去楼空,成为仓库,热闹场景已不如前些年,有经营户则透露,鞋城近年温州本地鞋所占比例比以前少了许多。

      批发商的说法以及鞋城见闻从侧面反映了眼下温州皮鞋的现状。事实上,温州制鞋企业数量这几年持续萎缩,2003年时,全行业有4000多家一定规模的鞋企,而到今年,这个数字变成了3035家,7年间“蒸发”了1000余家。

      成本上扬不堪重负
      是什么让温州中小鞋企逐年“蒸发”?

      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加上前年的金融危机,使资金链本来脆弱的中小鞋业举步维艰。2008年,市经贸委曾对31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15521家中小企业进行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停工半停工和倒闭的企业占调查总数8.1%,其中有三分之一是鞋企。

      土地制约和人工等成本持续上升,一些鞋企转战四川、湖北及邻近的台州、丽水等地,有些甚至搬到国外。同时,与制鞋配套的制革企业外迁较多、物流运输成本增加,也削弱了本地中低端鞋企的竞争力。

      同质竞争太厉害也使一些企业求变。市鞋革行业协会透露,同处温州,市场上最新款式很快被模仿,同行间基本没秘密可言,不少企业因此远走他乡另辟天地。

      近年来频发的灰色清关、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也是原因。温州鞋有相当部分依赖于出口,今年1至9月,鞋类占全市出口总额26%,占全省鞋类出口的62%,是个名副其实的皮鞋出口大市,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为了避开贸易壁垒,干脆将加工厂搬到异国他乡,把“温州制造”升级成了“世界制造”。

[1] [2] 
  • 相关阅读
    1. 谋新创变,共赢未来| 2020中捷河北半年度经销商会议圆满召…
      顺发河北团队齐齐发声 唱响“质量前行”主旋律
      新征程、再出发,2020中捷河北地区经销商年会回顾!
      多乐河北经销商大会,共话新年新发展!
      河北经销商大会召开,开启2020新征程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