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营销暴露的三大问题
核心提示:衣食住行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鞋服品营销恰恰是为人类生活而服务的。在近三十年,中国鞋服品的营销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裂变,呈现了一片多姿多彩的景象:批发、零售、专卖、促销、中心店营销、体育营销、音乐营销、集合营销等等营销模式精彩纷呈,但是,笔者谭儒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鞋服品营销存在的三大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必须及时解决,否则将酿成大患。
一, 人的问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人的问题解决不好,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于东流。
人的问题很多很复杂,可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高管的问题
a.官僚主义、武断专横、拍脑袋决策,不去听取优秀员工的意见,导致决策失误,使营销工作与目标南辕北辙;
b.用人唯亲、妒忌贤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为小团体利益牺牲了大局,伤害了员工做事的积极性。即便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老板也会因为其小团体的制衡而受到挟持。
c.经验主义、不善学习,不愿接受新生事物,连电脑这样的了解信息的新工具也不愿掌握,调研市场浮于表面,一切都希望借助外力(策划公司、广告公司)解决。结果是高管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容易上当受骗,骗子可一走了之,但造成营销损失却无法弥补,并且可能留下可怕的后遗症。
2.员工的问题
a. 留不住人。营销不得力,必然会导致营销工作的恶性循环。管理不到位,营销业绩差,员工的工资增长幅度跟不上物价涨幅,明星员工失去了好的预期,如果再加上工作时间长,工作没了挑战性,个人目标不能突破,自身价值不能体现,员工只能选择离开。
b.员工失去工作热情。再优秀的员工在官僚主义、不公平待遇机制管理下都会失去工作激情,因为他们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即便是干得再好,也得不到相应的待遇,何况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和烂人合作,公司没有发展,自己的希望渺茫、升级空间狭窄,于是优秀员工精神崩溃,开始混日子,消极怠工,或捞一把就走。一个人从内心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即便管理者用最原始、最低级的管理手段如按时打卡、查考勤、统一制服、切断网线、缺岗罚款来管理员工只能是徒劳无功的,即便是员工天天二十四小时上班,也会磨洋工的。员工甚至会产生“混一天是一天、混一个月工资又到手了”的想法。
c.员工流失产生负面效应。现在的人力市场已经今非昔比了,优秀员工流失,会导致招人成本大幅增加,便宜了竞争对手,降低员工整体素质,还可能导致企业信息流失、企业资源流失,还会带走一部分自己的客户,损伤鞋服企业品牌形象。
二,管理问题
管理出效益。营销管理就是在市场行为中,以营利为目标,把组织、架构、人员、培训、绩效、考评、薪资等众多要素综合制定、优化实施的行为。管理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笔者谭儒认为,管理一旦出了问题,鞋服企业就难以盈利。
1.制度问题
每个鞋服企业都有制度,但一些鞋服企业存在以下制度问题。
a.制度不完善。一些鞋服企业无系统配套的营销管理制度和与之相匹配的营销管理政策,在制度上有明显的缺陷和遗漏。一些奖罚没有在制度上做出规定:该鼓励的缺乏制度上的奖励规定,该禁止的缺乏相应的处罚制度;该奖励的不能及时兑现,该处罚的无法实际执行。因为监督机制缺失,个别“有能力”的“人才”会利用工作之便捞取好处,极大地损害了公司利益,即便是被发现了,老板也因缺少证据无可奈何,最多让其走人。
b.制度执行力差。一些营销高管管理凭感觉、凭人缘,不能严格按制度办事,他们“只要结果,不管过程”,不对业务员的营销行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管理非常粗放,“放鸽式”管理,只等业务员给企业拿来一份份订单,开发出一片片市场,而不能掌控业务员的行为,忽略了业务员由此给企业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如虚假承诺、诈骗等,结果就是开发出了一片片市场也并非都是良性市场,很难坚守,遗留下来的问题还会对品牌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
c.制度不合理。一些鞋服企业营销制度很多,但并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跟风抄袭,或照搬旧套,没有切合实际,他们制定的制度既不现代也不科学,脱离了客观实际,不仅难以执行,而且执行起来便挫伤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造成公司内部管理运转不畅、营销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
2.服务问题
“服务是营销的灵魂”。然而,在服务中,问题最容易出现。
a.服务太粗糙。对于后危机时代的鞋服企业来说,客户就是上帝,客户就是大爷。客户越多意味着订单越多、营销业绩越好。但是,有一些鞋服企业客户一多,渐渐对客户维护管理服务跟不上,没有优质、特色、全面的服务,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指导、管理,很容易挫伤客户的经营热情,导致客户不愿意积极地配合厂家的政策。一些客户想要的货不能及时发放,早已定好的货不能按时发货,导致客户在旺销的时候没有货了,挣不到钱,客户只得另栖高枝另谋出路。
b.服务人才匮乏。在鞋服企业营销部门,搞服务的员工待遇都不会太高,这也使鞋服企业很难招到熟知有关鞋服业学术、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人才。服务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责任很大,收入很少。人才都愿搞研制、搞一线销售,他们伶牙俐齿,不愿意默默无闻地在家里做跟踪服务,更不愿意听消费者满腹怨气地指责。
c.服务质量低。没有一流人才,没有服务意识,没有科学的服务管理制度,没有构建服务平台,没能实现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链接,便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销售服务。很多鞋服企业并没有顾客的资料档案,即便遭到投诉,也是应付了事,出了事再用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