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调查:鞋企老板为啥个个烦
编前语:每到圣诞节之前3个月左右的时候,通常就是东莞制造业接单最多、工人最忙、企业效益最好的时候。然而今年,则有些特别,来自东莞各个行业的消息表明,今年绝大多数企业老板并没有往年同期那么忙,甚至较去年同期都更加清闲。在前日举行的一场外贸论坛上,上台发言的制造业人士坦言:人民币升值、工人工资提高、欧盟地区贸易壁垒三大原因导致我国内地制造企业轻易不敢接单,竞争力较小的企业基本上陷入了“深度紧张”。
“外界说的是没有利润有单也不能接,实际上,国际行情变化过大,企业接不到可以产生利润的订单。”于是,一些企业开始探索开发拉美地区、西非、中非等以前没有接触或者很少接触的市场,这些市场较少受到美元贬值、欧盟贸易壁垒等限制。同时,开场、批发、店面零售三合一的经营模式也在专家们的指导下陆续登场。
引子
昨天上午,东莞厚街。
“文宝”鞋厂的老板张鑫顺刚刚进工厂办公室,某外贸中介公司的业务员张小姐也疾步而来。
这是一家有着300多人的中小型皮鞋厂,也是最为常见的为国外采购贸易商贴牌生产的企业。30多岁、从车间工人做到老板的张鑫顺现在面临着他的事业困境——鞋厂经营开始困难起来,8年的好日子好像要到头了。
“张老板,我们是老朋友了,这份单你应该接下,要不明年我们公司更多的生产计划可能很难再交给你来做了。”张小姐是来谈判委托贸易加工事宜的。
“没有利润,确实不能做了,要做的话,我早就接单了,我现在的工人养不起啊!早就说过,你们开出这样的价格是不能做的,难道我有钱不知道赚吗?”张鑫顺苦笑着说。
“把眼光放长远点啦!我们是老客户了,确实国外的老板只出这个价钱,我们做中介的只能是双方都要讨好的,这个你也知道。”
张鑫顺摇头。
张小姐走了,带着失望的表情。
“现在是来下单的客户很多,但是谁也出不起像样的价格。”张鑫顺摇着头说他现在面临着极大的难题,从上一次人民币升值开始,渐渐地,工厂300多人养着不能派上用场。“以前是接不到单,现在是有单做不了,想让客户加点价钱比登天还难。”
正文
第一章:零利润
已经有企业倒了
张鑫顺给记者算了笔账:最后一次人民币升值以前,做一双来自欧盟区的女鞋有十多二十元的毛利。“现在没戏了,人民币升值后把仅有的一点毛利弄得所剩无几。这还不算,面料、线、橡胶底等原材料几乎全面涨价10%左右。这还没完,工人们只要是有熟练技术的,只要你不每年涨点工资,他就会成天想着跳槽到更好的大厂。”
说着,张鑫顺拿出一个原材料账本和一张国外客户下的订单价格表,一样一样对照着给记者“算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零利润!
张鑫顺解释说:“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内地一些厂家开价更加便宜,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低一些;二是欧盟地区遭遇经济危机后购买力明显下降。国际市场上量是上来了,但是价格压得很厉害,你不做,好,他去其他地方继续找,总之是有拼命节省开支和成本的作坊或者小工厂能把单消化掉。”
“做成品鞋的企业压力非常非常大,原材料还在涨,我估计这种尴尬期也不会延续很久,但很多撑不住的企业会倒闭。”张鑫顺透露说,目前厚街就有一些同行开始关门歇业了。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