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产业结构调整服装先行一步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服装协会

        “十一五”期间,服装行业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整体盈利能力逐步上升,产业资源向大企业集中,行业由“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变,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早在“九五”期间国家就已经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战略性任务。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行业之一的服装行业,在“十一五”期间率先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实质性步伐,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而言,都具有榜样性意义。

        产业资源向大企业集中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装总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及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至2009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已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5年来,一批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的中小企业逐渐被淘汰;大企业进一步掌握产业资源,品牌集中度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国辐射能力、拥有全国营销网络的大品牌;服装行业产能格局得以优化,落后产能有效淘汰,大企业在行业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明显。

      这种变化为服装产业建立以大企业为产业核心的新产业格局奠定了基础,服装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扩张转变。

      从具体数据来看:

      2006年,我国全社会完成服装总产量约512亿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量约175亿件,约占服装总产量的34%。

      2007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与2006年持平。其中,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1.59亿件,同比增长14%,占服装总产量的39%。

      2008年全行业服装产量为460亿件,同比下降10.16%。其中,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206.52亿件,同比增长4.80%,占到全行业服装总产量的45%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2009年,我国全社会完成服装总产量400亿件,同比下降了13.0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量237.50亿件,同比增长6.94%,占服装总产量的58%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行业投资保持增长态势中部地区成为投资主力

      “十一五”期间,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中部地区逐渐成为投资热门。

      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用于梯度转移的新、扩建厂房、技术设备更新和销售渠道建设等,梯度转移对投资拉动作用巨大,服装行业在劳动力充沛、用工成本较低、政策环境宽松的“非发达”地区正在拉开新一轮投资序幕。

      东西部投资方向存在很大差异,东部地区投资主要用于渠道再造、信息化改造和技术改造,而中西部地区投资则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厂房新建、改扩建等方向。

      从具体统计数据看:

      2006年服装行业完成投资占纺织行业总投资的42.11%,完成投资总额较2005年增加了46.67%,。江西、河南、安徽、重庆、湖北、吉林几个内陆省份投资相当活跃

      2007年1~11月服装行业完成投资占纺织行业总投资的28.09%,实际完成投资总额较2006年同期增加了40.61%,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该年,投资最活跃的省份是河南、湖南、安徽、四川、江西等几个内陆省份和江苏、福建等服装大省。

      2008年1~11月,服装行业完成投资占纺织行业总投资的31.21%,比2007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江西、河南、安徽、湖北、河北、湖南等内陆地区投资十分活跃。中部8省投资比重较2007年同期提高了5.66个百分点,占全国服装行业总投资的33.73%。

[1] [2] 
  • 相关阅读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