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鞋企体育赛事营销考量

      广州亚运会已进行一周,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主办的又一体育盛会,也是企业营销的又一大平台。

      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世博会刚刚落下帷幕,对于刚经历了一场营销盛宴的企业来说,广州亚运会是否还有足够的吸引力?另外,在民间赛事、专项赛事百花齐放的当下,企业有了更多的考量:投资一场大型体育赛事和一场亲民的民间比赛,谁的性价比更高?

      “人少,钱多,速来”,这对进入亚运会营销的企业来说,是一个笑不起来的笑话。

      “相比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现在关注亚运会的人有多少?”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陈凡问。

      “不是说亚运会办得不好,而是多元化的赛事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这对关注效益的企业而言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陈凡自问自答。

      对于企业来说,大的体育赛事就是一个品牌传播地。由于体育赛事的传播度和关注度,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也跟着扩张。在大型赛事、专项赛事越来越多,民间赛事也取得不俗成绩的情况下,企业发现,他们的目标人群的关注度开始呈分散趋势。

      那么,与其掏一笔巨款进入大赛事的红海中去,是不是还不如赞助一个费用不那么高的民间业余赛事?投入有预算,产出是最关键。把目光转向小型的、民间业余赛事,很多企业正看到效果。

      李宁和健力宝的借力

      中国企业的体育营销,开始于两个李家男人的故事。

      1984年8月7日,洛杉矶奥运会的女排决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实现“三连冠”,有人好奇地发现中国女排运动员比赛间歇在喝一种从没有看到过的饮料——健力宝。

      于是,在“东方魔女”的基础上,江湖里有了“东方魔水”的传说。健力宝一举成名,奠定了在中国企业、饮料行业中的地位。

      “东方魔水”的故事缘于健力宝的创始人李经纬。在健力宝的感召下,另一个李家男人李宁的创业故事诞生。

      1990年亚运会,李宁品牌正式亮相,惊艳四方。“李宁正式开启中国体育用品品牌营销的实践,由此拉开20年体育用品行业的黄金增长期,尤其是最近10年”。

      一时间,安踏、361°无一不将李宁当作学习对象。

      “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李宁作为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代表,取得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包括礼服、运动服和各类箱包在内的全套装备的赞助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李宁公司获得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指定领奖服、领奖鞋、T恤、风衣和运动包特许使用权。在重要仪式时刻,完成了植入式营销。”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说。

      有成功必有失败。

      1998年曼谷亚运会,让一个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从此一蹶不振,淡出江湖好多年。

      格威特,当年的一家体育用品新秀企业斥资从李宁手里争取到了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服装的赞助。

      当年的600万~800万元人民币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除了这笔赞助费以外,格威特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品牌传播的跟踪服务。

      “2000年,李宁赞助悉尼奥运会一共是800万元。比较起来,1998年亚运会的800万赞助性价比没有那么吸引人。”曾经经历此事的李宁公司的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格威特是中国企业体育赛事营销失败案例的典型。张庆分析,“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激活营销链条,仅仅是领奖时的LOGO曝光,但品牌传播的线下活动,比如说广告、终端活动、与观众的互动,以及其他营销平台的搭建都没有跟上来。”

      广州亚运会的企业考量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本次亚运会上,很多企业的营销显得不太“给力”。

      张庆说,此次健力宝的赞助“虎头蛇尾”,在参与了广州亚运会前期的“啦啦队”选拔后,后期几乎没有关于品牌营销的动作。王老吉虽然有着可口可乐的影子,但产品的差异化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李宁有点“出乎意料”,成功赢得了“酷一代”消费者的关注。而安踏、361°超越了以往的营销方式,“触到了体育精神”,但是安踏重金打造领奖装备则是一把双刃剑。

      CTR市场研究公司资深人员告诉记者说,“这次亚运会,企业没什么动静。”

      这在陈凡看来,是中国企业越来越理性的表现。

      对于一些赞助商斥巨资而被遗忘的失落,张庆说,赞助商行为应是长期性的。“尤其是本次亚运会的供应商、赞助商,他们期待赛事为他们讲话,而赛事本身不会为赞助商讲话,赞助商应主动激活。”

      本届亚运会的地位很尴尬,虽然项目比奥运会多,但是单项项?a href="https://brand.cnxz.cn/kenol/" target="_blank">康奈υ谥鸾ハ陆怠F笠岛芟质担切└吖刈⒍鹊南钅坎拍芤鹚堑男巳ぁ6遥绻钅棵挥械缡犹ǖ淖ィ且膊换峁刈ⅰ?BR>
      此次亚运会的尴尬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世博会。一般大型事件的营销影响周期是3~4年,短的1年半,但是亚运会营销高峰的时间段还处在世博会后的影响周期中。很多人是在世博会闭馆以后,才开始关注亚运会的相关消息。这些因素,企业也会考虑。

      此次参与亚运会营销的企业主要来自珠三角,一是政府的关系,二是企业不想失去在家门口进行品牌传播的机会。

      现在,已有一些企业找到张庆让他们为体育营销做规划,但更多公司找的是公关公司和广告公司。张庆说,“随着体育产业链的衍生,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服务性机构诞生,体育营销属于策略创意,不是简单地出钱、做衣服、打广告。”

      目前,成都正在规划体育产业园区,从亚运会现场赶到成都的张庆,正在忙着给相关机构提供阶段性报告。

      境外赛事的营销差异

      某种意义上,企业不是因为体育营销而成长。体育营销是企业从地区走向全球化的营销手段之一而已。

      “实际上,体育就是体育。体育不会讲话。但体育有它自身不可阻挡的魅力。这个魅力,如果企业能够成功借力,会在品牌营销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张庆说。

      但实际上,中国企业境外体育赛事营销做得并不出色。对于发生在境外的体育赛事,很多中国企业不太会关注。相比之下,日本、韩国的企业抓住了每一次机会,配合国家品牌策划,逐步将品牌带向了亚洲、直至全球。

      无疑,三星在利用赛事营销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1] [2] 
  • 相关阅读
    1. 印度新冠确诊超600万,大量纺织订单转到中国
      阮积祥出席2020中国绿公司年会并演讲
      中国1.7亿人就业的纺织服装产业,为何大而不强?
      聚焦平台式成长,打造信息爆炸时代成功营销——东部产业园举行经…
      内循环时代,670万中国工厂的三种活法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