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我国鞋出口形势严峻 鞋企利润空间收挤压

        近几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上升趋势非常明显,成本价格上涨给鞋类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面对国外采购商,我国制鞋企业又缺少提价的砝码。作为鞋类产品生产的环节之一,我国制造业对产品的定价权非常有限。劳动力、原材料以及人民币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很多出口型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人民币升值出口鞋企很受伤

        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10月,广东鞋出口34.4亿双,价值101.5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5%和24.4%。其中近3个月,广东鞋出口规模有缩小趋势,出口量环比连续出现下降,其中10月出口2.9亿双,增长1.8%,环比下降3.1%;价值9.6亿美元,增长30%,环比下降11.3%。由于鞋类产品出口主要通过美元进行结算,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加大,将直接压缩出口利润,对鞋类出口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鞋类生产成本大幅增长。一是制鞋用的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其中棉花(25225,-1225.00,-4.63%)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二是企业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今年上半年广东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90元,增长10.1%。

        如果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在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外贸大省浙江,或将有大量中小企业关门歇业。

        浙江奥康集团副总裁徐晓杰提供的一份数据称,以出厂价15美元的普通女鞋为例,从2006年到2008年,原料价格从10.05美元涨到10.85美元,劳动力成本从2.23美元涨到3.3美元,水电及物流成本从0.18美元涨到0.23美元。扣除其他综合费用,只剩0.32美元利润。就算出口单价升至16.2美元,这双鞋的毛利润却从1.1美元下降到0.7美元。再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减利0.29美元,出口退税减利0.3美元,一双鞋的税前利润,从2006年的1.2美元降到2008年的0.21美元。

        为了规避风险,不少温州鞋企一方面避免接交货期长、数量多的大订单,一方面研发新产品从而实现提价。但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即使锁定60%订单的结算汇率,剩下40%订单对应的汇率损失,加上劳动力成本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依然能“吃掉”大部分利润。

        竞争激烈贸易壁垒问题严重

        对于鞋类产品而言,产品输出国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南美洲,主要的国家是中国、意大利、越南、西班牙、巴西、葡萄牙、罗马尼亚、印尼、印度、泰国等,其中出口增长较快国家有中国、越南、印度和罗马尼亚。而近年来,随着产业的进一步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鞋类产品输出的重心进一步向亚洲集中的趋势。

       目前,我国鞋类出口仍然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缺乏具有国际知名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产品,同期我国鞋类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如印尼、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凭借其更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与我国鞋产品出口竞争中渐渐处于有利地位。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制鞋行业出口增长都是通过扩大出口量实现的,重视数量,产品质量参差。特别是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的大环境下,针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技术壁垒有增无减。专家指出,目前我国鞋出口形势依然不乐观,贸易壁垒问题日渐严重也是原因之一。

        不懂法规产品被召回

        近年来随着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和更新,中国鞋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中涉及的具有风险性的化学品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加上出口欧盟的鞋企对国外标准、法规等重视不够、研究不足,使得出口企业在面对技术性措施时更加被动,不少企业对于REACH法规的认知仍存在一定误区,使得我国鞋类产品出口相关国外通报和退货时有发生。

        根据美国和欧盟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鞋类产品被欧美通报召回共计31批,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四成,其中化学危险是鞋类产品被通报召回的最主要原因,占所有通报召回比例的82.48%。而其中大多数为富马酸二甲酯(DMFu)超标,占了因化学危险而通报召回的较高比例。

        人民币加速升值、原料成本上涨,以及竞争对手推出扶持措施等因素,为鞋类出口后市带来不稳定性。目前中国鞋类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如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凭借其更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渐渐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目前印度鞋生产量占全球鞋生产总量的16%,位列世界第二;越南鞋出口增长迅猛,今年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鞋生产和出口国。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