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访中国市场学会流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陈海权

      中国市场学会流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陈海权


     
      当前中国经济处在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历史机遇,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紧迫的任务。本报为此特别邀请了中国市场学会流通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陈海权,就中国流通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进行了专访。

      陈海权指出,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在我国地方政府中根深蒂固。应加快战略思维的转型,重新认识流通业的先导性作用,要充分认识到没有发达的流通业的支撑,仅靠制造业难以提升地区产业层次,难以改变沦为“加工组装型”经济体的命运。


      “十一五”优化零售业态结构和分销渠道

      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现代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是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满足消费需求的重要保证。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现代流通业在扩大内需,发挥了满足市场、拓展需求、衔接产销、促进消费的作用。

      陈海权认为,在“十一五”期间,以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方式取得较大成效。

      同时,零售业态结构和分销渠道得到了优化。零售业态出现多元化的格局,短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走过的50、100年的历程。另外,分销批发业出现新气象:现代分销批发企业开始崛起;一批大型化和高档次的展贸交易中心迅速发展。

      他说,千亿元企业已诞生并会进入国际流通企业俱乐部。扩大企业规模提升流通企业竞争力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课题之一。2009年,苏宁、国美双双成为了超1000亿销售额的流通企业,我国流通企业开始进入知名国际流通企业俱乐部。

      流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从2006年开始,外资流通企业顺应中国入世后流通领域全面开放和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流通巨头扩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扩张速度。


      “十二五”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是发展重点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深化,对消费拉动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愈加重视。流通业作为扩大内需的关键环节,应该把转变流通产业发展方式作为基本任务。

      陈海权谈到,转变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发展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流通业自身的改革创新;第二是流通业如何发挥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或者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的作用。

      他指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第一、建立多层次的区域流通网络,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功能互补的现代流通网络。

      第二、推动新兴零售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流通网络。一是鼓励引进和支持发展新型零售业态。二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四是鼓励流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

      第三、大力发展以物流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批发、分销体系。一是大力发展新型批发方式,积极培育现代批发商。大力发展展贸、拍卖、电子商务、期货贸易、总代理、总经销等新型批发方式。二是重点培育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型批发企业集团。以内外贸易一体化为契机,推动内贸和外贸企业之间的重组,重点培育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型批发企业集团。三是优化改造一批专业批发市场,构建重要流通节点。优化改造、提升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充分发挥专业批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信息集成、价格形成、生产引导等方面的作用,形成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会展贸易中心。

      第四、推动内外贸易一体化,加快国际通商体系建设。统一规划和建设市场网络,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从根本上解决市场分割问题,形成商品、资金、劳动力、技术、产权、信息等商贸要素的无障碍流动,真正实现贸易一体化。学习香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经验,结合实际努力打造有利于国际通商体系建设的营商环境。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