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为何回国后身价倍增
本期嘉宾:
赵玉敏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
王琦栋国家发改委海外发展规划协会副秘书长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博士
□话题环境
随着IPAD在全球的火爆销售,这种“中国制造”的商品究竟为何回到国内就身份倍增?本报已就该话题进行了连续两天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权威专家又是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何时能与国外价格平起平坐?中国消费者何时能不用为了买名牌产品而出国疯狂购物?
昨日,南方日报驻京记者邀请了赵玉敏、王琦栋、梅新育三位权威专家做客“南方经济圆桌”,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更希望能为“中国制造”铺设一条国内销售的畅通之路,不仅让国内消费者获益,也更让中国厂商的利益能够早日达到最大化。
□观点陈述
价格为何翻番
记者:同一件商品,在中国制造、在中国本土市场销售,与远渡重洋到西方发达国家市场销售相比,哪个成本更低呢,按照消费者的逻辑当然是前者。既然成本低,销售的价格也应该低才是。为何会出现国内售价比国外还高的现象?
赵玉敏:品牌价值更高
在我看来,这些产品本身品牌的价值含量就是一个几十年、几百年传承的积淀,包括社会认知度、认可度等很多方面。
其次,很多产品虽然在国内制造,但是回国后,却需要支付很高的进口关税,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再加上中间其他一些相关的税费,价格就会比国外高很多。
王琦栋:质量更好
国外产品回到国内支付很高的进口关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同类产品的竞争力上各有优劣。这也是很多国人愿意选择国外进口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方的产品确实比我们国内销售的产品在用料以及质检上更严格。
梅新育:“中国制造”进来也需缴纳关税
法国、美国制造的服装在中国国内价格远远高于在其母国的价格,IPAD进口税等等,表明了中国产业发展政策的成功。
至于为何“中国制造”海外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主要是由于中国是加工贸易大国,在西方商场销售的商品虽然挂着“中国制造”标签,但往往是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仅在中国完成加工环节。这样的“中国制造”成品倘若要进入中国国内市场销售,需要缴纳一定关税,仅关税一项已经足以让其中国价格大大高于西方价格了。
在加工贸易方式下,HugoBoss西服在中国工厂完成加工缝制即可挂上“中国制造”标签行销西方母国市场,但若要进入中国市场销售,如以61031100税号进口,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须缴纳25%进口关税。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