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行业:后危机时代围绕梯度战略转变发展模式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是一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不断壮大的新兴产业。十年间,中国家纺行业从无到有、由小及大,行业纤维消耗量占整个纺织工业纤维消费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9%上升到2009年的32%。中国家纺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生产、消费和出口家用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产业增速明显
2009年18个家纺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2314.46亿元,同比增长9.31%,增速高于列入协会统计的64家行业重点企业7.55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22.73亿元,同比增长8.69%,增速高于64家行业重点企业6.71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559.26亿元,同比增长1.82%,增速高于64家行业重点企业12.5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2264.24亿元,同比7.30%,增速高于64家行业重点企业5.9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15.3亿元,同比增长9.11%,增速高于64家行业重点企业0.81个百分点;应缴增值税78.63亿元,同比增长15.38%,增速高于64家行业重点企业21.12个百分点;利润率5.09%,高于64家行业重点企业0.55个百分点。
2010年1—8月,协会抽样统计的14家产业集群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44.39亿元,同比增长17.96%;主营业务收入1416.8亿元,同比增长18.33%;出口交货值389.91亿元,同比增长17.63%;利润总额66.06亿元,同比增长24.25%;利润率4.6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3个百分点。
整合能力需加强
我国家纺产业集群大多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成长周期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周期正向重叠,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家纺产业集群大多数都是小生产方式管理的中小企业,产品同质化、企业在诸多方面先天不足,品牌优势不明显,与世界上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成熟市场经济环境的现代产业集群存在较大差距。
其中产业同质化颇为严重。家纺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少,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低。随着小企业的不断加入,竞争日趋激烈,中低档产品单价越来越低,利润空间日趋微薄。产业集群内的家纺企业大部分是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家族或民营企业,企业有活力,但在企业建设等方面还有诸多方面不完善。大部分的企业缺乏产品研发、质量检测、职工培训,企业在金融危机面前,应变能力较差。
而另一方面,品牌优势也不明显。家纺产业集群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成长,在国内已经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品牌,但与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集群内的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不足,还未形成国际、国内甚至行业的优势品牌,整合集群内部中小企业的能力有待加强。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