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国内鞋企面临四大困境 转型升级路难走

         入秋以来,欧美市场持续疲软,针对华商的反倾销案件频频发生,国内原材价格暴涨,人工成本飙升,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又做出加息的决定,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面对重重压力,鞋业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有业内人士称,中小鞋企与其被迫出局,不如主动转型。

        困境一:央行加息,通胀压力剧增

        近期,在经济领域有两个大的事件发生,一是10月18日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五种全会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促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其二是央行决定从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十二五”着眼全局,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面面都造成深远影响,但其具体作用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而央行加息的政策已经出台,便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经济领域掀起阵阵波澜。广大中小鞋企本来便有资金短缺的问题,央行此举无疑使中小鞋企陷入多面夹击的困境。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存在结构性的价格上行压力。当前国内劳动力和服务业等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有待理顺,都可能影响通胀预期。来自广州、温州、泉州、晋江、程度的部分企业尤其是外销企业和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小企业纷纷表示央行加息与人民币升值相伴而来,企业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危险,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压缩。

        这次央行加息0.25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而汇率一旦升值,对于纺织、制鞋业的影响会很大。一般加工贸易的企业毛利率普遍比较低,如果汇率有波动,首先就会增加成本,不但如此,多数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升高,融资渠道受到影响,加上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很多民营企业将面临多重考验,甚至有些企业就此被“淘汰”。

        “仅凭做实业的微薄利润难以支撑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温州当地一名鞋企负责人告诉记者:“几个转型升级中的企业亦是步履维艰。”“一些企业,已经把重心转移到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在最近发布的“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甚至包括康奈、奥康、报喜鸟等知名制造业企业。加息造成鞋企利润下降或将导致整个产业的集体出走。

        困境二:外贸疲软,人民币升值之痛

        刚刚过去的10月汇率再次成为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争相贬值本国货币,美国就汇率问题频频向中国发难,日本出手干预本国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20国财长会议无不涉“汇”;各国政要、金融高管不时提及“货币战争”。11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甚至在全球的“压力”下创出了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

        今年以来的出口回暖给了许多鞋厂信心,可还没等鞋厂老板笑出声来,汇率开始突破6.7,并且还在一路飙升,这实在是和老板们开了个大玩笑。从大趋势来看,出口回暖并不一定是好事,相反,欧美正好找到借口,向中国施压,逼迫人民币升值。

        目前,大部分外销鞋厂能承受的人民币升值空间也就3%左右,3%的升值幅度就会让他们的盈利能力下降约50%。以一个100万美元的订单为例,如果签合同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6.8,2个月后,汇率为1:6.6,差价0.2元人民币,利润一下子就减少了20万人民币。而这样一笔订单,其总利润也不过三四十万人民币左右。一份权威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出口企业能承受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在4%以下。然而,更严峻的是,在未来一年,国内(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最低工人工资将增长一倍。如果这些都成为现实,那么,80%以上的外销鞋厂倒闭将不是杞人忧天了。

        “影响最大的是纺织、鞋帽这些出口金额大,但利润率很低的行业。”据一位长期从事出口的人士告诉记者,人民币升值除了带来价格成本增加,削弱出口企业竞争力外,还会直接带来利润上的损失。目前机电行业整体利润率在8%—10%,对于人民币升值影响还可以消化,但不少利润率较低的纺织、鞋业出口,将因外汇剧烈上升,损失近半利润。

        温州嘉誉皮鞋出口企业总经理李嘉告诉记者,上个月企业刚与一个美国客户签了一批订单,3个月内交付。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人民币开始不断升值,现在如果马上交货的话,企业可能分文不挣,无奈公司就一直拖着,希望等到人民币汇率有所回落时。

        虽然推迟交货可能解眼下燃眉之急,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人民币继续保持升值,那么企业越等也就意味着赔得越多。如果不想“等死”,企业还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提价。身处国际代工链条的末端,挤在层层压榨之下,提价谈何容易,但想不赔钱就必须提。

        温州市五金商会秘书长李国荣表示,对于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企业的应对措施与其规模有关系,大企业会有具体预案,而小企业则很被动,只能“随行就市”。出口企业对于多年合作的老客户,如果需要大批量的订单,可按原先的价格,发挥规模效应可以相对压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而假如只是需要一两千件的小订单,则提价5%左右。另外,尽量向老客户推荐新研发的产品,对于新款价格提到10%左右,欧美客户也还是能接受。但是对于新客户,则一律提价。

        同样,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东莞国际鞋展鞋机展上,多家参展鞋企亦同样表示,近期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和工人短缺的叠加因素,使得企业利润受到较大影响,而被迫的提价之举,也使得部分客户在流失。深圳市加工贸易协会副秘书长郑建国告诉记者,该协会近期搞了一次“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调查,在近70家调查企业中,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公司利润影响在500万元以上者,占比高达20%。加强内控管理和适当提价,成为各企业的可能应对之策。

        据生产凉鞋拖鞋的小型企业广东潮州圣泽公司老板郑斌介绍,8月份,他们接了南美一个6万双皮鞋的生产订单,以银行60天的信用证为结算手续。而近几月人民币的上涨,令公司损失了8万元利润。而厚街本地一家童鞋企业,拥有两条生产线,年产150万双童鞋,但现在只开了一条生产线。由于皮鞋加工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想随人民币升值而提高报价,普遍受到了客商的抱怨。因为担心外国客商流失,很多企业不敢提价或提价幅度很小。而广州蓓美公司一个几十万双鞋的订单,因人民币升值使得每双鞋跌价1元,几十万元的利润转眼泡汤。

        人民币升值暴露了中国出口鞋企低成本竞争优势的丧失,但也成了倒逼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出口鞋企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条件。因此,对于出口型鞋企而言,未来如何通过提高产品含金量来提高利润空间将是重点课题,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非常重要。

[1] [2] 
  • 相关阅读
    1. 市场去库存显著 越南难成下一个“世界工厂”
      纺织品出口增长 服装市场需求释放
      上海市场监管局网售童装不合格率近三成
      ​​见证品牌力量 | IMB海外市场实现稳定增长
      服装市场:应时而变,赋予专业市场“新价值”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