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区尚难支撑成为支撑主动力——产业集群:蓄能释放纺服业优势
“产业集群作为中国纺织工业集约化组织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改革、提升过程中,对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至关重要。”在11月22号召开的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迅速,其中以市(县)、镇区域经济为主的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因其旺盛的经济活力而发展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2年开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进行了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试点工作,截至2009年9月,纺织产业集群试点总数为164个。此次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与经过复审后重新确定的“十二五”试点以及新加入的试点地区,共计175个市、县、镇,签定“十二五”期间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共建协议书。
如今,试点纺织集群地区已从最初的38个县镇,发展到现在的175个市县镇,有企业18万户,职工800多万人,其纺织经济已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40%以上。
崛起的产业集群经济
目前,就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整体而言,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三角、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五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开始有计划地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并开始在中西部形成一些产业相对聚集的地方。不过整体来看,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福建五省,仍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占据我国服装生产的主导地位,短期内,服装产业生产格局不会发生更大变化。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参与统计的142个集群来看,2009年企业共15.04万户,比2005年增加3.69万户,增长3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增加0.75万户,增长63.8%。职工800.47万人,比2005年增加225.24万人。
142个集群2009年其工业总产值18474亿元,比2005年增长69.9%,年均递增14.2%,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832亿元,增长达79.8%;主营业务收入18076亿元,比2005年增长73.4%,年均递增14.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为13113亿元,增长78.9%;利润总额910亿元,比2005年增长91.6%。年均递增17.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37亿元,增长93.1%。
据统计,我国服装生产和销售的70%来自于产业集群。目前,服装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而各个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共性也有差别:有的以单产品闻名,比如福建省石狮市是国内著名的休闲服装名城;有的以贸易方式闻名,如江苏省金坛市是“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
另据各服装集群统计数据显示,各服装产业集群的服装产业经济总量在当地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最小占20%,多则达到80%以上。与2005年相比,大部分集群规模以上的服装企业数量已经翻倍,服装产量和出口额同比增长也普遍超过60%。比如,“中国休闲服服装名镇”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至2009年底,全镇共有纺织服装企业2186家,比2005年增加了1245家,增幅为132%,产值为136亿元,相较2005年增幅达到126%。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性金融危机以来,东南沿海服装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逐渐加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生产规模已趋稳定,开始进行产业重新定位:一方面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方面加速向内陆梯度转移,特别是中西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新的产业集群。比如,2009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获得了“中国女裤名城”称号;在江西、湖北、重庆、四川等中西部地区以及辽宁等东北地区,也开始出现服装产业集聚。
但是从产量绝对值来看,中西部地区还远未能成长为支撑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