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成国内鞋企难以逾越的门槛
借“中国制造”崛起的东风,中国的鞋业在全球已经占据了无可匹敌的地位,但国内鞋企在获得销售佳绩的同时却也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贸易管制,贸易壁垒已成为国内鞋企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
欧洲是温州鞋出口的最大市场,温州鞋商在获得销售佳绩的同时也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贸易管制。从1995年到1997年,欧盟对我国皮鞋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4.5亿美元。1998年2月,欧委会裁定我国皮鞋对欧盟出口价格不得低于5.7欧元/双,而此前我国销往欧盟的皮鞋的均价为5.47欧元/双,上调幅度达4.2%。从2006年10月7日起,欧盟正式对中国皮鞋及童鞋征收为期两年的16.5%反倾销税。与此同时,欧盟也即将实施《关于化学品的注册、评估、许可办法》和“蓝染料禁令”、“偶氮染料禁令”等,对制鞋材料中的偶氮染料、甲醛、镍等都提高了检测标准。显然,贸易壁垒已成为当前国内鞋企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从国际贸易实践看,非关税壁垒措施隐蔽,形式合法。如非关税壁垒中的技术性壁垒不仅回避了分配不合理等分歧,提出的各种技术标准也极为复杂,且不少标准依托于国家法律法规,部分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不高,根本难以应付。如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环境保护局联邦贸易委员会等各处都颁布有法规,包括《联邦危险品法》、《控制放射性的健康与安全法》等。
随着欧盟REACH法规的实施和更新,中国鞋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中涉及的具有风险性的化学品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加上出口欧盟的鞋企对国外标准、法规等重视不够、研究不足,使得出口企业在面对技术性措施时更加被动,不少企业对于REACH法规的认知仍存在一些误区,使得我国鞋类产品出口的相关国外通报和退货时有发生。据美国和欧盟官方数据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口鞋类产品被欧美通报召回共计31批,与去年同期相比激增四成,其中化学危险是鞋类产品被通报召回的最主要原因,占所有通报召回比例的82.48%。而其中大多数为富马酸二甲酯(DMFu)超标,占了因化学危险而通报召回的较高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