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纺服业:全面联动解难题谋升级
近期,沪苏浙皖相关领导再次聚首上海,共商长三角发展大计。各省市的决策者一致认为,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此,各地将协力组织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务实推进各个重点专题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再上新台阶。
一个以上海、江苏、浙江组合而成的“长三角”地区,其占地面积仅是国土面积的2.1%,但它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在全国起着领头作用,长三角作为国内纺织服装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已形成了多个服装服饰产业集聚地,如宁波和温州的男正装、常熟的羽绒服、杭州的女装、海宁的皮装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着极其重要影响。然而,当人们乐观地勾勒出“长三角”的纺织服装经济图谱,并试图让它成为中国其它地区纺织服装经济发展参考蓝本的时候,却发现这个“龙头”的动力有些许不足……
繁荣背后难逃发展瓶颈
在长三角纺织服装业创造巨大辉煌的同时,产业可持续发展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集群内和地区之间产业低水平同质化现象严重,引起了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相关企业缺乏健全的协调机制,暂时还没有达到成熟的产业集群所应具备的共同行动能力。就整个长三角地区而言,各个专业化分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大部分由民营企业组成,绝大部分规模较小,经营机制灵活,只要发现新市场,就争相模仿与竞争。
而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在配套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产业链完整而不完善,产业线多元而不精;二是供应链管理和构成模式还有待探索。过去在环节方面还是相互独立分割的,应该把它变成一个平滑的管道。
对于为数众多的纺织服装中、小企业而言,可供采用的现有低成本技术已经普及化,而采用新技术的高成本不被接受。一般说来,大企业在技术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本土企业的过度竞争导致了严重的内耗,使得各大企业疲于应付价格战和资源争夺战,这样最终损害了产业整体的发展能力。
此外,纺织服装产品市场进入国际市场的壁垒进一步降低,集群中不断有企业加入到出口竞争中来,其中许多企业生产规模小、成本低,在竞争中不断压低价格,迫使整体出口价格下跌,这种过度竞争导致本地区面临全球性的纺织品贸易壁垒。而国际上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快速增长,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演愈烈,贸易摩擦增多,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很多阻挠。
全面联动孕育新线路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高地,而这里也最早感受到转型的压力和阵痛,也最先开始转型的思考和探索。近期,沪苏浙皖相关领导再次聚首上海,共商长三角发展大计。各省市的决策者一致认为,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此,各地将协力组织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务实推进各个重点专题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再上新台阶。
同时备受关注的我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区域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在今年6月公布。该规划的规划期为2009-2015年,展望到2020年,根据规划,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一核九带”空间格局。“一核九带”即为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空间格局。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