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调查:代工纺企拒单背后
基本上没有利润,忙活一阵子,不如关上门休息等待时机。”目前,不少企业正面临有单不敢接,大量客户流失的困境。
企业拒绝订单现象愈演愈烈,纺织、玩具、皮革企业成为“重灾区”
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压缩了部分代工企业最后的利润空间
“基本上没有利润,忙活一阵子,不如关上门休息等待时机。”目前,企业拒绝订单的现象愈演愈烈。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招工难、国外贸易壁垒加强,对于贴牌加工生产的中小企业来说,最后仅存的一点利润已经不再有。
本就微薄的利润被来自各个方面无情的现实消化殆尽,不少企业面临有单不敢接,进而大量流失原有客户的艰难处境。
皮革制造业:原材料涨价,订单价难涨
“现在,只有一部分客户体谅我的难处,在加工费用上稍微提高一些,我就接下来维持运转。其余的,我实在做不了,已经放弃了。”
“牛皮、羊皮、猪皮等面料价格涨价太厉害了,其中牛皮涨价近一半,猪皮、羊皮稍好点,但也出现了涨20个点的情况。”东莞元亨箱包厂老板娘黄女士告诉记者。这是一家为国外几个品牌贴牌生产的企业,全厂300多名员工,至今有一半在放假休息。
“做了10年的外贸加工,这样下去没有出路了。”黄女士说,从两年前出现的招工难开始,她的企业面临着利润越来越少的情况,直到今年,人民币大幅升值和突然而来的原材料大幅涨价,终于让她失去了最后一点利润的来源。
“其实从夏天开始就已经让我们这些生产企业只能勉强保本了,但只能咬牙坚持,即使没有利润也要让客户不转移到别人手上,为的就是等待市场景气起来。”
但是,类似黄女士这样的企业没有等来利润的增长,相反,下半年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开始大幅上升。同时,员工进来的少,离开的多,她的工厂不敢接大单。
东莞市皮革制造业协会的工作人员说,东莞的皮革业企业大约有上千家。“现在主要的出口地欧盟经济出现了困难,消费能力有所下降,直接影响到客户对这边的制造业出价,加上国内的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东莞的企业剩下两个选择,一是内迁,另一个就是内销。”
玩具业主:“郎咸平的理论看起来很美”
“目前代工企业的利润普遍只有8%左右,这个利润率是历史上最低的。作为一家工厂,劳神费力最后得到一点零头的利润,还不如去买套房子出租。”一家玩具业老板这样说道。
哈一代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森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他已经基本上不接国外客户的贴牌订单了,在国内建立销售网点是目前主要的任务。
以轰然倒塌的合俊玩具为标志性事件,东莞玩具企业从6000家减少到不足2000家。业界人士说,金融危机引发的行业大洗牌,数东莞的玩具业最为悲壮,从国际市场来说,消费能力下降,首先砍掉的消费计划必然是玩具产品,这就注定了东莞玩具业在经济环境低迷时首当其冲的特性。
多年来,“哈一代”与其他上千家玩具企业一个样,都在帮国外品牌公司做代工生产,当决定自己杀出一条路子时,老板肖森林才发现,玩具业的研发设计人才、营销人才十分难找。
“光是培养自己的玩具设计人员就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还要去全国各地寻找加盟经销商。”他说,虽然依然从事玩具业,但走自主品牌之路难度要比代工大得多。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