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陈大鹏:我国服装行业形势及协会工作探索

      区域转移、品牌推进、模式创新、科技进步、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国际合作等工作已成为行业、企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必将成为若干年行业发展的核心基调。 

      定调2010:持续良性发展

      2010年,总体上看,我国服装行业处在后危机时代的行业恢复期和格局转型的起跑期。可以说,这一年行业的进步提升与各种新旧制约因素交织并存。从行业数据方面看,前三季度的各项行业指标在2009年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均获有大幅回升,但同时,开工不足、成本上扬、市场波动、价格上升等情况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今年1~9月,我国服装生产大幅反弹,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同比提高了18.24%,全社会产量增幅预计在10%左右。国内外市场的回升和新货补库需求的明显增长,刺激了生产的上涨。

      内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限额以上企业服装类商品零售额4000亿元,同比增长24.0%,增幅较2009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中华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1~8月份,大型零售商业服装类的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分别累计增长了23.05%和10.30%。

      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2010年1~9月份,我国累计完成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934.88亿美元和219.56亿件,同比分别增长19.03%和14.22%,出口数量基本恢复到2009年以前水平,而出口金额增长较为明显。

      从企业运行情况看,服装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9.62和23.6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来看,我们的行业实现了持续良性的发展,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在增强。

      面对现实: 制约因素同样突出

      但是,同时我们也客观地看到,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同样十分突出:首先是因为招工难造成全行业陷入总体开工率不足。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2010年服装行业由于缺工,沿海地区整体开工率仅达到70%;很多大企业也由于用工缺口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将开工率下调至80%,同时加大外协加工比重;开工率50%左右的中小企业比比皆是。由于“外协”加工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企业无法适应快、小、精的订单,一些信誉不佳的企业中也出现了“坐地涨价”等不诚信现象。

      其次,2010年,成本上涨成为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包括棉花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带动了几乎全部服装原材料的快速提价;工资福利成本攀升加上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下降大大提高了劳动力成本;几番调整的财政政策上调了行业信贷成本等等。

      第三,国际环境虽比2009年有所转变,但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国际市场实质性回暖尚不明朗,发达经济体经济和市场需求均保持低速增长,汇率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都是行业必须面对的难题。

      内需市场逐步走出低迷,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市场发展迅速,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主要力量和有力增长点,但消费者对通胀的预期强烈。在刚性上涨的成本面前,必将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出局。

      另一方面,国际品牌加速登陆中国市场,并已向二三线市场延伸,加紧中国市场布局趋势明显。内销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波动也将不断出现。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行业遭遇“大撤退”:外贸企业创新自救
      温州瓯海服装行业协会莅临杰克参观交流
      从开放引领走向创新引领:‘十四五’上海发展理念转型思考
      工业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顺风车,你搭上了吗?
      疫情引发服装消费和产业发展新变化,服装行业如何把握发展主动性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