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装名城温州亟欲冲破“四重尴尬”

       “穿在温州”、“中国服装名城”……作为一张城市名片,温州服装曾经风光无限,很多人也以穿温州服装为时尚。但近几年,温州服装在内忧外患中出现诸多尴尬。这些尴尬是什么?如何才能破除?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尴尬1

      洋装闹猛

      温州商场难觅本土品牌

      温州商场鲜见“温州服装”已经不是一个秘密。温州最大的商场开太、时代和银泰,本地女装、休闲装、男装寥若晨星。

      “之前也能在商场中占据最好的位置,然后国内著名品牌来了,我们就撤离到商场偏僻的角落;现在更多国际知名品牌来了,本地连同国内品牌服装就被挤出了商场。”夏蒙服饰的董事长陈孝祥揭露了本土服装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

      奥奔妮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晨爱也感同身受,他早年曾携产品去法国。“我们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也没问题,但法国人就是不愿用我们的品牌。”多年后的今天和记者聊起来,他心口依然隐隐作痛。

      “先是国外大品牌,然后是大量的国外二线品牌和大品牌的副牌子涌入了温州,这几年的势头实在太猛!”温州服装商会秘书长张琼瑶说,拿目前卖得很好的丹麦女装品牌ONLY为例,在银泰一个月,不做促销就能卖到100万元。但一个温派女装品牌,平常每月只有二三十万元,即使搞促销,最多也只五六十万元。

      “服装品牌是文化和历史的沉淀,生产流程甚至产品质量都一样,但价格和销售空间就是不一样。”张琼瑶揭示了本土服装的无奈。

      尴尬2

      内忧外患

      产业链存在断裂危机?

      “前几年福建服装企业给温州做加工,现在是温州服装企业给福建做加工。”这是业内流行的一句话。

      福建、广州等地的企业,近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主打休闲服饰,加大广告投入和营销力度,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销售网络,获得很大成功。江苏、山东等地服装业的崛起则抢走了较大的外贸订单。

      “温州男装引领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深圳女装则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他们不仅拥有一大批来自江浙一带的技术工人,还有快速吸纳港台地区先进技术、管理和设备的通道,这些都已对温州女装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张琼瑶说。

      几年的市场大浪淘沙,我市服装产业链的现状是:上游相应的面辅料生产商几乎为零,原材料依靠外地采购,配套的拉链、纽扣等专业配套市场近几年逐渐走向没落。曾经红极一时的妙果寺、动力头等服装专业市场风光不再,多数走入历史的灯火阑珊处,销售主要靠全国市场。

      国际品牌则对温州本土品牌造成了空前威胁。如西班牙的ZARA就是明显例子。“这些国外二线品牌服装三个星期一季,款式多样,一条牛仔裤在400元人民币左右,而且还有25%的降价空间!”业内人士对本地服装生产雷同、做品牌套路甚至品牌本身都很相似忧心忡忡。

      功针服饰董事长任建新居安思危,提出了温州“三头在外”的劣势:营销、原材料、民工在外,无序竞争扰乱市场,商务成本居高不下,成本优势已经明显丧失,就连“贴牌”之路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

[1] [2] 
  • 相关阅读
    1. 纺织服装业,内需潜力如何释放?
      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习惯
      阮积祥:疫情催生对工业缝纫机的需求 机会大于威胁
      全自动充绒机工作故障怎么办 教你如何自我排查 不影响工作时间
      富山的“一针一线”都成为数据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