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鞋企投身文化创新
制鞋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分支产业日趋成熟,其中的童鞋产业快速崛起,逐渐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近日,来自中国皮革协会、国家皮革和制鞋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权威专家,以及浙江、福建等地的童鞋企业代表等人士齐聚一堂,探索未来发展方向。据透露,童鞋产业开始向寓言故事“借”创意,进行文化创新。
进入黄金发展期
年增2700万消费者
此次童鞋产业盛会由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全国鞋类设计中心、海西鞋业信息中心、中国市场杂志社及中国儿童用品研究中心主办,世界杰出华商体育产业协会、福建省鞋行业协会童鞋分会、六合整合行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举行了首届中国童鞋产业高峰论坛。
据统计,目前我国16岁以下的儿童有3.8亿人,约占我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大约有2700万的新生儿降生。对此,与会的专家分析,国内童鞋产业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市场拥有大约300个亿的规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的开支有40%是用在孩子身上,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决定了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极具挖掘潜力。
福建省鞋行业协会童鞋分会会长、福建菲克儿童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傅维锦向记者介绍,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和多次的创新变革,中国童鞋产业迎来了市场爆发的新契机,广大童鞋企业正在迈入品牌发展的快车道,中国童鞋产业提出了“健康、舒适、安全”的新口号。目前,泉州是国内儿童运动用品的生产基地,汇集着目前国内畅销的大部分童鞋品牌,能为此次论坛在品牌、生产、技术的交流及行业标准的制订等方面,提供更多案例与实质性的沟通。他希望,这样的探讨能够给泉州的企业特别是童鞋企业带来启发,引导和推动泉州童鞋企业的科学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中国儿童用品研究中心主任陈树青表示,随着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注、对“健康、安全”品牌认同度的提高,童鞋产业做强做大品牌的速度正在加快,而泉州地区的童鞋产业也由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对鞋产品的追求进入更高的层面仅仅舒适、漂亮还不行,一定还要环保健康。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们对童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目前泉州的童鞋企业正面临新的契机,制造出适合中国少年儿童的鞋子,将成为童鞋产业新征程的起点。
开拓创意新源泉
企业投身文化创新
论坛中,中国皮革协会主任卫亚非就“中国的制鞋行业发展与政策研究”做了演讲。在提到童鞋产业的发展时她谈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前半部分,中国企业的发展重点主要放在生产和量的追求上,到后半部分就开始有了品牌经营的意识。如今正在进入这“三十年”后的新发展时期,童鞋企业的转型应该转到重点打造文化创新方面。她认为,其实很多国际品牌的成功,正是它在营销与传播中渗透了属于自己性格特色的产品文化,而它们的文化又跟目标消费市场的文化需求是紧紧关联的。“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更多地在于品牌文化方面。”她认为。
对于童鞋企业如何在文化上有自己的创新,卫亚非认为,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寓言和故事都可以很好地运用到品牌和产品的设计创新方面,国外的很多童话故事也可以很好地在产品创意中落地。
对此,她举了一个例子。今年在某项鞋业设计大赛中,有一个设计创意就是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运用到一双童鞋上,设计者将乌龟和兔子的图案分别体现在一双鞋的左、右脚上,这就是一个将传统文化、寓言故事创意进行巧妙运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对于行业转型升级,卫亚非认为,转型升级不是哪个企业单方面的事,而是一个整体的、网状式的全面事务。目前传统的制鞋产业正在向国际化、低碳、节能、科研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发展。她特别提到,此次论坛之前,专家团参观考察了部分泉州的童鞋企业,专家团很惊喜地发现,这些企业在节能减排生产方面都已经有着自己的技术创新。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