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产业链 嵊州打造“大领带”产业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领带是嵊州人生产的。但嵊州人没有满足于量的增长,沿着领带产业链,他们在寻求新的突破和质的提升。近年来,嵊州拉开领带产业整合提升的大幕,引导企业变单打独斗的“产量冠军”为分工合作的“联合舰队”,引导骨干企业向产业链的更高端进发,走出了一条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升级之路。
拓展基地,提升成本竞争力
今年11月19日,由嵊州8家领带企业组建的嵊州领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与广西永福县签订年产500吨白厂丝、1000吨捻线丝合作项目。
去年6月,该市骨干领带企业还在四川、云南建立了近百万亩蚕桑基地。
嵊州市领带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周庆余说,这些基地成型后,年产丝可达8000万吨,嵊州借此可以掌握原材料的话语权。国内最大的领带企业——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说:“整个嵊州领带产业对成本的控制能力将空前增强。”
嵊州现有领带企业1300多家,年产领带3亿条,用丝量达5000吨以上,其原材料桑蚕丝95%要从外地采购,占据全国用丝总量的10%以上。原材料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嵊州领带行业就会随之波动,单凭一家企业之力,难以抵御风验。因此,企业联合外拓原料基地,意义重大。
一个更具资本意义的举动是,嵊州已设立外拓蚕桑基地专项基金,并筹划建设蚕桑茧丝储备调配中心。
今年以来,随着真丝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嵊州领带服装企业备受压力,外拓基地的建立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不到一年时间,嵊州外拓基地已运作真丝1000吨以上,嵊州领带产业不仅原材料供应得到保障,在价格上也形成了一定优势。
去年6月,巴贝集团厂区挂上了嵊州领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招牌。 这家由当地七家领带龙头企业联合组建的公司,为集聚资源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该物流公司以组团的形式采购了500吨白厂丝,今年已采购了1000多吨白厂丝。由于团购的优势,这些领带企业真丝原材料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
周庆余介绍,包括嵊州领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几家物流公司,通过拓展蚕桑茧丝基地、合同约定、集体团购等方式采购原材料,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起到一定作用。
正是对上游产品的控制,今年以来,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形势下,嵊州领带产值仍以较快速度增长,1月至10月份出口值2.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4%。
整合提升,打造发展平台
在嵊州,做一条领带需要大小26道工序,千余家领带企业大多各自运作生产环节。近年来,嵊州先后启动26项转型升级项目,引导领带企业走出“小而全”的发展格局,通过科学分工,重新整合产业链。已经成立的几家联合物流公司,除了统一采购原材料,还把仓储、印染、打线等领带产业上游项目集中在一起,每年盘活成员企业上亿元资金。
领带生产企业在行动。作为领带生产的配套企业,嵊州一些真丝面料后整理企业也走上联合之路。前年上半年,由“华业”、“潘氏”、“金刚”三家后整理企业共同组建嵊州最大的领带后整理企业——“三鑫整业”,承接嵊州领带60%的后整理业务。由于三家企业在光洁度、平整度等方面各有特色,做到了优势互补。原先三家公司有12辆运输车辆,现在只需4辆。原来三只大锅炉,现在只需一只,每年可节约能源100多万元。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