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尾货市场:新商业模式提高鞋服销量
2007年以来,北京出现了天兰、天兰天、天通、天汇等10余家商品丰富、价格低廉的尾货市场和商场,上海、天津、广州、济南、郑州等城市随后也出现了尾货市场。这些尾货市场,为服装鞋类厂家的大量库存提供了专业的销售渠道,回笼了资金;为大众消费群体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平抑了物价;尤其给许多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受挫的厂家,找到了内销路子,为这些厂家的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为化解金融危机尽了一份力。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它对商业经济和社会的意义如何?最近,本报派出记者对天兰尾货进行了采访。
在物价指数一路窜升之际,北京以天兰命名的6家尾货市场的商品,竟然以超低价格销售。这一现象,很快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
老百姓说:这里的鞋子、服装等商品,质优价廉、实惠。
厂商说:终于有了专业销售库存商品的平台,能够让我们及时回笼资金,调整产品结构,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尾货市场专家梁吉良说:尾货是符合国家功能性和安全性标准的库存积压商品。尾货市场的诞生和发展,盘活了库存,促进了消费,最大限度利用了资源。尾货市场是库存商品处理的专业服务平台,是一种创新商业模式。它对服装鞋类企业、商家和市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循环经济在商业领域的具体实践。
尾货市场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天兰尾货的创始人是北京天兰奥特莱斯总经理吴大局。他最早做的是百分百鞋业,从一家店开到100家店。店多了,销不掉的库存也多起来,但在各自的店里甩货,不仅影响新款销售,而且款式少,号码不全。把这些库存集中在一个店里甩货,号码全、款式多、且价格低,可以尽快回笼资金。这就是尾货市场的雏形。后来发现,厂家、总代理和商场其实都有许多库存积压商品急需处理。尤其到了2007年,厂家的库存越来越多,人们当时还没有意识到这是金融危机的先兆。“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商业一线的吴大局敏锐地感到,创办尾货市场,不仅是一个商机,更是利国利民、一举多得的好事。于是便在北京丽泽桥建成全国首家库存鞋类专业卖场——天兰尾货鞋城。
鞋厂的产品,如果廉价在国外销售,就会被指责倾销。现在出口受阻,只能低价在国内销售,但是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渠道。这是因为不是知名品牌,进不了国内大商场。到自由市场销售,由于鞋子质量好又不划算。企业面临着两难境地。据有关专家估算,作为世界上服装、鞋子生产大国,库存积压商品总量也相当惊人。全国每年库存积压鞋子达到4亿双,服装达到136.85亿件。正当这些有大量库存积压商品的企业一筹莫展之际,天兰尾货等市场为这些厂家提供了一个规范的销售平台。吴大局说:“高档的有百货商场,中档的有购物中心,低挡的有自由市场,却长期没有处理库存商品的专业市场。尾货市场这一商业模式的创立,完善了商业运行的链条和业态。”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