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2011:中国服装业的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CHIC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1993年开启了中国服装展会的大门后,以CHIC为代表的中国服装展会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了。伴随着CHIC的出现,中国服装舞台上先后出现了宁波服装服饰博览会、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一系列的展会推动着服装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服装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起到了无法磨灭的作用。
时到今日,作为服装展的代表CHIIC也快要跨入2字头的年纪,而国内展会也到了自己的提升时期,我们观察国外展会的兴衰后发现,国际服装展会在悄然变脸……
展会变脸 交流成为主旋律
也许早在18年前,CHIC的最早的创办人并不能十分清楚地知道,一个展会所能带来的所有结果和所有作用,但开拓了服装展会先河后,展会已经作为现在服装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产业链中一环,成为推动服装行业发展的推手。
中国服装产业的竞争力究竟在哪里?回答的内容或许有很多,但有一条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在区域形成的产业集群地,让中国服装产业在高效率下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低成本,有一句话说:时间是最大的成本。产业集群以自己完善的产业链,为服装企业节省了这个“最大”成本。而将来展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搭建平台,让品牌建立自己高效率的产业链。
中国的展会在很长时间都在向国外看齐,贸易功能成为衡量展会的重要标准,而如今在很多以贸易著称的国外著名展会逐渐式微的时候,我们曾经的努力目标———展会实现交易额,已经逐渐退出展会的主旋律,而以交流的模式获得某种潜在商业利益,逐渐成为展会组织和参与者们聚在一起的理由,在德国逐渐火爆的BREAD&BUTTER展正是一个代表。“这正是我们CHIC,一直在做的事情。”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在谈到BREAD&BUTTER之所以火爆和展会的变身时这样说。他认为展会已经从重现场交易额向重现场交流转变。他说,展会将来会发展成为服装业内的一个类似于嘉年华的聚会,在这个聚会上,服装业内的各个从业人群在这里交流,寻找自己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渠道合作的伙伴,并且在这个聚会中得到乐趣和利益。
搭建整合产业链平台
在如今的时代,很多成功的原因在于,交流的顺畅,交流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一个将服装行业各个环节的从业者聚集的平台的展会,它的交流作用,主要体现在让企业找到提高自己效率和实力的产业链合作者。
作为中国展会中成立较早的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在业内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虎门是一个产业配套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在小小方圆之内,聚集了服装商圈、面辅料商圈、环高速新商圈以及去年刚刚开业的虎门国际服装机械城。这样的特色也体现在了每年一届的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上。
在虎门服交会上,不仅有大规模的服装品牌展区,还可以看到面辅料展区,并且展区的规模和档次有逐年扩大和提升的趋势。
明生纽扣在虎门办厂已超过15年,目前在全国各地有多家专卖店铺。以其参加2008年服交会为例,该品牌要了4个展位,花了数万元精心装修,老板尤先生向记者透露,2008年业务比2007年提升很多,原因就在于更多的上游企业通过展会找到他们,合作在展会的交流平台上开始。
除了虎门本地的面辅料企业积极参展外,来自周边以及其他产业集群地的企业也经常出现在虎门服交会上。
参加过好几届虎门服交会的来自广州的银箭针车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每年到虎门参展都有不小的收获,在虎门参展,更有利于他们与当地及其周边的制衣企业加强沟通与联系,几届参展,为该企业增加了来自虎门周边地区及惠州、肇庆等地的100多个新客户。这些客户在展会上可能不会马上下单,但在展会过后会形成合作关系,展会为企业带来的交流机会正是银箭针车这样的企业需要的。
2009年虎门服交会,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首次组织面料厂商组团参展,在虎门服交会这个平台上,与虎门当地的服装企业展开了深层次交流。
同样是2009年的虎门服交会,韩国商会组织40多面料企业和10余家服装厂家到虎门考察交流。
“虎门服装交易会,办了这么多年,主办单位也在探讨模式上的转变。展会不仅是推介产品的一个平台,更是企业之间互相交流和促进的平台。比如面料企业和服装企业的对接,国际间的合作,企业间的合作,交易会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常年负责虎门服交会的虎门镇经贸办主任谭志强说道。
渠道建设也是整合产业链的重要内容,衣讯是虎门的本土品牌,连续参加虎门服交会多年,在每一届的交易会上,企业都有所收获,尤其是在品牌渠道拓展上,交易会的作用更是可见一斑。“去年通过交易会,我们就招到了两个区域总代理,将近五六十家店铺也是通过展会的信息渠道铺设的。”衣讯市场总监周海洋用一个例子证实了虎门服交会对于品牌进行渠道开拓方面的利好。
并且,像大家都熟知的、虎门土生土长的品牌———以纯,也会利用每届交易会进行品牌形象展示以吸引更多代理商的关注。
宁波,素有“红帮裁缝”之乡的美誉,中国的第一套西服、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装裁剪书都出自宁波。如此厚重的服装“历史”,再加上宁波服博会本身14年的沉淀,使后者逐渐成长为中国服装业内的知名展会。同时,该展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的“旨在进一步加强与国内乃至国际服装业的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如今更是体现得愈加明显。
刚结束不久的第十四届宁波服博会就是最好的例证。无论是各展位前品牌商与代理商的交流、品牌与媒体的交流,还是首届国际买家订货会上客商与目标企业的初步接触,无疑都充分释放了该展会交流的“能量”。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启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从国内各展会整体而言,大都具备交易、交流、形象展示等功能。但是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如今展会交流的作用有了更加突出的体现。李启明就告诉记者,以杉杉连续多年参展的观察来看,宁波服博会在交流方面具备的作用显而易见。不过,李启明同时也表示,如今国内的展会还应该注重双向互动。“参展不能光等着客户来找我,最好也能给客户也成立一个展区,比如代理商展区、商场展区、媒体展区,品牌可以跟他们随时进行双向互动,交流沟通也更加便捷和有针对性。”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