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营销

       中国的多数行业仍然没有实现产业集中,中小企业占据绝对多数。即使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海尔,在美国人眼里也不过是一个“规模稍大的小企业”。小,这是中国企业的基本现实,差别是很小和比较小的问题。

        承认弱势,正视弱势,是中国营销的基本营销环境——环境导向比消费者导向更能体现营销的本质。

        再大的中国企业,到了发达国家也是弱势的,因为发达国家消费者心理上的强势。再小的美国企业,到了中国这样的国家,也可以表现得很强势,因为中国消费者心理上很弱势。美国名牌就是当然的世界名牌,中国顶级名牌抢夺世界品牌榜最后一名也很难。这其中当然有企业因素,更有国别因素。

        品牌可以跨越国界,但品牌的背书是国家。能否成为品牌,除了企业的努力外,还有消费者是否具备先天的优越感。因为发达国家消费者先天的优越感,中国企业一直是弱势的;因为中国消费者面对发达国家缺乏先天的优越感,所以,即使在中国一败涂地的跨国公司,仍然表现得有优越感。

        关键的问题不是你是什么,而是别人认为你是什么。

        人贵有自知之明,做企业也是如此。至少截至目前,中国企业还没有强势的资格,这不是由企业决定,而是由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中国国民的集体认知决定的。别人认为你是什么,不完全由你的现在决定,还由你的历史决定。

        当然,承认弱势,不代表心理上的弱势。弱势而不承认弱势,是弱者的心虚。弱者的卧薪尝胆和韬光养晦才是真正的强者心态。

        在理论上,西方主流营销专家都认同营销必须面对现实,但一旦面对现实,专家们也会表现出因为居于强势国家所带来的强势心态。定位论专家里斯接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专访,在点评李宁品牌时说:“先打造一个强势的全球品牌,然后在中国市场上提高这个品牌。”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逻辑。美国人对世界的心理优势决定了他们很容易这样思考——这与专业与否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即使是顶级专家,面对多数问题,通常也是本能思考。或许,20年后,多数中国企业都会产生如同里斯一样的思维。

        既然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不承认中国企业的强势,那么,我们就一定要正视弱势的现实,并建立与这种现实相对应的营销逻辑。

        媒体和专家经常谈到中国企业不断登临《福布斯》“世界500强排行榜”,而却在世界顶级品牌排行榜上难觅踪迹。有人批评问题出在中国企业,因为中国企业不会做品牌。我们的观点是:这说明主观评价(品牌)与客观现实(规模)有巨大落差,问题不在客观,而在主观。没有中国企业的成就和中国营销的成就,何来中国经济的成就?

     

[1] [2] 
  • 相关阅读
    1. 聚焦平台式成长,打造信息爆炸时代成功营销——东部产业园举行经…
      市场去库存显著 越南难成下一个“世界工厂”
      纺织品出口增长 服装市场需求释放
      上海市场监管局网售童装不合格率近三成
      ​​见证品牌力量 | IMB海外市场实现稳定增长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