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服装产业背水一战求生存
中投顾问提示:珠三角是中国服装生产重镇,在近期面料、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冲击下,本就利润微薄的服装行业出现一些企业关门或倒闭的迹象。通过创建品牌、转移订单、加强机械化等方式,服装企业正展开“自我救赎”之战。
珠三角是中国服装生产重镇,在近期面料、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冲击下,本就利润微薄的服装行业出现一些企业关门或倒闭的迹象。通过创建品牌、转移订单、加强机械化等方式,服装企业正展开“自我救赎”之战。
“买的都在涨,卖的却涨不了”
“先撑住这两个月,明年情况还不行就只有回家了。”在广州海珠区康乐村的一个小巷子里,腾飞制衣厂的老板陈波说。这位四川人来到广东打拼已经十多年了,而今年是最艰难的时期。“买什么都在涨,就是卖出去的价格涨不起来。”
友谊制衣厂的老板柳再生表示,往年的年末都是一年中的旺季,全年的利润就靠这几个月“搏一搏”,但这几个月生意只是在保本线上挣扎,已经快要撑不下去。
今年9月以来棉价带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据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数据,棉花期货主力合约CF105在9月的开盘价为17895元/吨,至11月10日,已升至33720元/吨,涨幅近一倍。虽然最近两三周棉花价格有所回落,但总体仍处于年内高位。
在棉花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涤纶等化纤价格同样经历了飞涨。长丰网布织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孝瑛说,涨得最厉害的尼龙价格每吨比去年上调了一万多元。尼龙的化工原料从石油中提取而来,随石油价格回升而上涨。不少服装厂用尼龙代替棉花,受此影响,该店订单在11月下降了七八成。与此同时,拉链、扣子、玻璃水晶制品这些辅料的价格同样涨势迅猛。
在东莞市虎门镇服装企业集中的镇口工业大路,几乎所有服装企业门口都贴出了招工启事,其中一家公司的车间,七八十个车位只有二十名工人,凸显劳动力短缺的严重。如果说2008年的服装业危机来自外部的订单减少,今年则更多源于内部结构性因素。
“员工都说所有东西都涨价了,工资必须要涨。不答应的话,根本招不到工。”东莞嘉文制衣厂总经理张文剑说,今年普工提了三次工资,从每月1600元提高到2500元,一些技术人员已经涨到3000元。即便如此,服装业的工人流动率也高得惊人。在腾飞制衣厂,工人平均呆上两三个月就走了。“你看,我们的工人都是三十岁以上的,年轻人现在哪里招得到?”陈波说。
服装业洗牌加剧 一些中小企业处境艰难
“涨价潮”“加薪潮”的冲击波,已然刮倒一些加工型服装小厂。
据了解,由于不愿负利润接单,服装企业退单现象颇为普遍。东辰服饰负责人李雅生介绍说,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日本客人,对价格非常敏感,不接受提价,而我们的成本冲上来,一核算就受不了,只有退掉一些单子,过往一个月做一万件,这个月只做了两三千件。
由于市场竞争残酷,处于弱势地位的服装小厂,缺乏议价能力,只能选择自己吸收大部分的成本上涨。天时时装有限公司负责人余红锋说,尽管今年只提价5%,但长期客户美国品牌MissMe还是调了一些单子给越南、印度做,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减少了三分之一。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