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服企精英解析:“招工难”背后

     又是一年年底时。每到这个时候,很多企业不得不提前考虑来年的用工计划,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招工“意外”。近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全国多地频现“招工难”,让服装等这样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措手不及。对此,本报记者特邀了三位服装业内人士,与他们就服装行业“招工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特约嘉宾:

      安徽省服装商会秘书长 叶梁
      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健民
      幸运路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加明

      话题一

      近年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像服装等制造行业的“招工难”问题凸显其原因何在

      叶梁:中国是一个有着辛勤劳动光荣传统的国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劳动最光荣”的概念在淡化,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去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工作的热情在减少,他们感觉到工厂打工就好像低人一等,不愿意在生产一线。

      其实我们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关注“招工难”问题了。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格局在改变,很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改变。比如,以前60后、70后讲的是“如何先生存然后发展”的问题,现在80后、90后讲的是“如何在宽松的环境下去发展”。这种观念也导致了年轻一代在择业上要求会比较高,希望得到一份轻松的工作。

      吴健民:“招工难”一个原因是整个社会劳动力供给在结构上出现了问题。中国服装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东部沿海等地区已形成了一套稳定和程序化的招工、用工体制。现在服装行业正进行产业转移,这打破了原有产业格局以及用工平衡。有人说,服装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转移要向劳动用工便宜的地方倾斜。东部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可能会导致“两头都缺人”的现象产生。东部失衡,西部体制又还没建立起来,这导致了面上的“招工难”。

      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国家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鼓励服务业的发展,催生了诸如餐饮、家政等很多其他门类,这需要大量的人力,从而又一次打乱了制造业在人力方面所形成的平衡。再加上现在年轻人就业观的变化,他们不愿意被绑在生产线上度过自己的青春,更喜欢自由流动式的服务业。

      韩加明:中国务工人群存在着变流现象。目前,中国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比如技校、职校越来越少,而新的储备劳力都不太愿意继续做技工。

      中国虽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却不大重视对技工的培养。很多人会认为,制造行业效益不高,对技能的要求不高,再加上年轻人对电脑等新东西比较感兴趣,对传统制造业兴趣却不大,相对其他产业而言,服装行业吸引力不大,一些人甚至瞧不起技工。而西方一些国家恰恰相反,他们甚至以当地的手工业为自豪,技工、学徒不断涌进这个行业,补充新鲜血液。

      在中国,20多岁的年轻人在制造业做技工的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像服装行业,工人普遍呈老年化状态,工人大多集中在40~50岁的年龄段,再过几年,他们基本也就做不了了。

      【主持人视线】无论是受困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批农民工返乡,还是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带来的影响,一个不得不关注的新现象是:众多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农民工主体,但是因为他们独特的个性、较高的职业期望等,更希望从事传统制造行业之外的其他工作。 
     

[1] [2] 
  • 相关阅读
    1. 云缝制设备成为服企未来布局高地
      中小服企短期订单复苏明显,未来面临产业链升级“大考”
      订单出笼:60家美国鞋服企业前往越南寻找工厂!
      一季度营收超9亿的杰克股份,盯准浙江海宁这块地要帮服企多接单
      中捷助力服企复工复产加速度!
  • 赞 0赞 0
  • 踩 0踩 0
        • 确定

      共0条评论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