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鞋企库存 化解有“备”而患的烦恼
在中国鞋都温州,岁末盘点之时,通过库存可以直观地看出企业今年的发展如何。某一中型内销鞋企,有2条冷粘线,前11月生产了七十多万双鞋,而库存则积压了将近7万双,加上历年积压,库存将近10万双。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介绍说:“快到10月底的时候,客户反映还很正常,可谁知短短时间内,市场销售起了变故,我们根本来不及调整生产计划,结果被库存拖累。”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温州今年做得不错的鞋企不仅销量上涨,而且质量上乘,有的企业甚至供不应求,如永嘉的奥康、红蜻蜓、蜘蛛王,经济开发区的吉尔达、东艺和鹿城区的康奈、巨康、欢鸟等鞋业。同处中国鞋都,库存状况却完全迥异,温州鞋企之间的这种鲜明的反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鞋企在库存经营管理上存在着明显差距。
造成库存积压的差距在哪里?
通货膨胀压力下,尾货市场异常火爆,那这些库存鞋或尾货是怎么来的呢?东莞市皮革鞋业协会副会长祁耀昌介绍说:一是东莞的鞋厂主要做外销,接到订单后为防止意外的产品受损,工厂实际生产量要比订单量要多一些;二是有些鞋厂恶性倒闭,生产的鞋被镇、村以拍卖等方式处理,变成了库存鞋;三是部分工厂因为订单不足,库存的材料、工人都闲置了,于是自己开工生产鞋子,自己卖;四是金融危机发生后,有不少客户订了货却没有钱提货,通知工厂说不要了。深入梳理之下,造成鞋企库存积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企业的销售预期过度膨胀。今年1-10月,我国规模以上皮鞋企业皮鞋产量34.9亿双,同比增长23.3%,鞋业总体发展形势乐观。有的鞋企却因没有看清形势,盲目乐观,一味地开足马力生产,只是追求有备无患。从奥运到世博再到亚运,民众对体育用品的消费欲望有所加强,辅之以营销战术全力配合,市场预期的确乐观,有的企业甚至趁机把几年前的库存用来应对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但过分的膨胀情让很多企业知道了何谓“过犹不及”,盛会之后,销量的增速没有跟上流水线的速度,结果鞋子没有穿到消费者的脚上却堆积在了企业的仓库。
2.2.销售环节信息反馈不及时。近年来,一些鞋企的扩展提速,各式各样的专卖店加盟店充斥各地,但由于数量大、距离远、信息化低,大范围多样性营销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在销售信息反映滞后时,厂家大批生产出来的鞋品行情不好而不知,工厂仍在马不停蹄地赶工。
3.经济环境不景气导致订单下滑。十一五期间,我国皮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外贸依存度高,对外贸易摩擦频发”。外贸不断下滑的同时,内销代理商亦小心谨慎,宁愿提高订货次数,也不愿大批订货。而为了维持正常运转,鞋企又不敢轻易降低生产,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4.欠缺合理的营销方式。以泉州童鞋为例,其品牌经营扩张以代理加盟店为主,厂家给加盟店有一定的退换货率。与铺货制和订货制相比,退换率如果不尽合理,也容易让鞋企库存增加。铺货制是指厂家要求加盟店进厂家设计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式,加盟店无选择权,加盟店有20%的换货率。订货制是加盟店根据厂家提供样鞋预定所需要的鞋品,有10%以上的换货率。而到季末或年末,换回来的鞋品就成为厂家的库存。
“但是,泉州童鞋企业进入抢占终端资源的攻坚阶段,所以,往往给予代理商和加盟商更加优惠的支持,殊不知有可能只是把产品从厂家仓库搬到了代理商的终端。”卡丁(中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焦元榜很是无奈。
库存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
过度积压的库存如同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得鞋企喘不过气来。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库存就像一个恶性肿瘤会感染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
1.企业资金链运转不畅。库存导致的资金链问题,严重到可能使企业不得不紧缩银根,减少对市场应有的帮扶策略,一旦库存占有金额超过一定比例,将一发不可收拾,或许花上企业全年销售回款的50%都难以填补库存的亏空。一家鞋企负责人这样感叹道。
在总公司因为库存压占资金而焦头烂额之时,想要扶持下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予其相应的政策和实际指导与此同时。总代方面因库存压力大,外欠账款难收,资金套牢在货品上,想要引进新款又没有资金……一系列资金问题全面爆发后,许多二、三线总代因资金断掉中止业合作,或停业,或贱卖库存。
-
-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