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2010服装记忆之四:一场收购引发的启示

        3700万欧元,这是中国企业在年初收购国际品牌皮尔·卡丹中国业务时的花费。虽然比起四川腾中收购悍马的价格,这只是一个零头,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中国服企的这次收购确实是一笔成功的交易。

        中国老百姓们独特的消费心理,让国际品牌在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便拥有了特殊的待遇。即使是由中国人所有、中国人设计、中国人生产的品牌,也往往要取得一个很“西洋化”的ID,最好是能在意大利或者英法等国弄一个注册商标,这已经不是秘密,而是主流。

        原来因为实力弱,经销商选择了代理业务,慢慢有了一定数量的资本积累,经销商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到了最后,实力足够雄厚,干脆直接收购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品牌。现在的中国服装市场正处于第二阶段,而去年雅戈尔收购新马集团Smart和皮尔·卡丹被收购事件,似乎开启了第三阶段的序幕,这也将会是未来的趋势所在。

        这种趋势源于中国市场的内生动力——企业通过市场完成了原始积累,而当今的市场需要国际品牌,收购品牌较之自己培育一个新的品牌,是成本最优化的选择。但是,服装产业的国际收购,又不同于能源和汽车、高科技等领域的收购,不需要技术和管理的移植,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服装工厂的今天,做的仅仅是一个品牌所有权的转移,这也是促成中国服装企业国际并购的原因之一。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