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缝纫机
信息资讯
缝纫客APP安卓
扫二维码加客服微信
导航:

2010服装记忆之三:被整合的产业链条

      “和ZARA相比,我们款式的推新速度也可以达到7天1个周期,除去企业经营历史、规模等因素外,为何我们仍然无法与ZARA、H&M这些服装巨头相比?从根本上讲还是在产业链的整合方面相对弱势。”一位服装品牌的老总抱怨道。

        “现在国内纺织服装的产业链整合,更多是在被动状态下进行的,大多数本土企业是依据国际品牌的规则标准而进行被动式的整合。”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针对企业家的困惑,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众多的产业门类中,纺织产业链是最长的,从原料一直延伸到最终消费市场,而且产品种类多,棉、毛、丝、麻等各种原料产品都有。但行业发展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以数量增长型为主要特征的粗放模式。目前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少有直接的中国供应商参与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欧美国家进入的本土供货商,要么就是通过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供应商中转。

        虽然,中国纺织服装的加工体系已经相当完备,但服务体系的缺失却是其软肋。中国供应商可能很擅长质量控制和组织生产,但是却无法给品牌商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这也成为近年来纺织服装业界如此关注产业链集成创新的动因。一个是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压力,另外一个是成本剧增,包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都给产业造成了很大的挑战。以前的单打独斗、一招鲜吃遍天的粗放模式已经举步维艰了,纺织产业正由过去的成本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在国际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要突破过去着重于成本比较优势和规模扩张的做法,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质量体系,为产业集成创造条件。

        行业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创新集成度特征日趋明显,向产业链集成创新要利润正成为新商业法则。特别是随着李宁、安踏等运动服饰品牌在2009年对耐克、阿迪达斯等一统市场形势的冲击,国内服饰巨头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产业链体系,并对链条上的上游企业制定了相应的游戏规则。

        不想处在产业链整合的被动地位,就要走向主动。随着国内运动服饰企业市场主导地位的凸显,本土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初见端倪,并将在今后几年内日趋明朗。

缝纫客APP
更多信息请下载安装 缝纫客APP(安卓)查看
手机扫一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