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整装待发 制鞋业谋划推翻“四座大山”
过去的2010年,随着欧盟经济的逐渐回暖,订单的增加,鞋业迎来的除了喜悦外,却是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与思考,例如:用工荒,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反倾销等问题。那么,已到来的2011年对中国制鞋业来说将会是一个充满成长性发展与收获的年度?或亦是另一个需要步步为营谨慎小心的年度?
关键词一:用工荒
随着欧盟等国家经济的复苏,订单逐渐增多起来,鞋企正迎来崭新的希望。但在订单增加的同时,一些鞋企却出现了大规模缺工现象,制约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运作和整体发展。据悉,连江县敖江投资区的某家生产世界名牌运动鞋的鞋厂因缺工3000人,而不惜重金推出特殊的招工奖励新政策:推荐一名女员工进鞋厂工作奖励300元。甚至还有些鞋企天天打广告到处招工,却仍然找不到。由此可见,这场从2010年年初就开始的工荒确实很严重,鞋企不仅是招不到技术工、熟练工,连一些简单的劳动力也难以招足。
劳动力不足致使企业无法按进度安排准时完成订单任务,从而引发交货延期、客户索赔等影响企业信誉的情况,还制约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自身的发展。于是鞋企在为订单不断增多而欣喜若狂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由于工荒而带来的苦恼,鞋企应该深刻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问题。
一些鞋企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实现既定目标利润,不断延长员工的劳动时间,增加员工的劳动强度,却又不愿增加员工福利,待遇工资偏低。同时用工不规范的问题也影响招工的进程,鞋企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社会保险也得不到落实,失去合同的保护会使员工产生危机感,心理落差增大,造成很多人都不愿到鞋企工作或者鞋企留不住员工。
明智的鞋企会有“两个上帝”,一个是顾客,另外一个是员工。鞋企只有真心实意地为员工着想,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才能吸引和留住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
关键词二:原材料涨价
2010年以来,制鞋原料价格涨幅高达10%,鞋面革价格每平方英尺上涨了近两元,中底、大底、鞋跟、胶水、鞋盒、片底等产品也都在原价的基础上上涨了0.3元~0.5元,这就意味着企业生产一双单鞋的成本价要比原来高出5元~8元,如果加上上涨的工人工资,每双棉鞋的生产成本价也上涨了10元左右。另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一直从产业链条上传导至制鞋加工企业。记者走访的多家制鞋工厂都表示,原材料成本增加的压力很大。原材料价格上涨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点点挤压制鞋企业的利润空间。
按理说,鞋品的市场价格须“水涨船高”,但原材料涨价之痛让消费者承担也不可能,目前,“不涨价等死,涨价找死”的尴尬已是现实,鞋品竞争更为残酷也是现实,可是鞋企既不能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自残拳”,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地消极应对,所以只能深练内功。
“作为用户我们对原材料涨价没得选择,只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二是以科技为先导,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三是因势利导,优化市场渠道,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强市场的自主权。”温州吉尔达鞋业公司董事长余进华认为,面对原材料涨价,鞋企不能被动地寻求低成本的采购,只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
- 确定